“海上基地”源自冷战
说起美国海军最新命名的3种“远征”系列舰船可以上溯到“海上移动基地”的概念,而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冷战初期。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初期,美国建设远洋海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执行针对苏联的进攻任务,然而展开进攻之前必须先在前沿基地集结舰队。拥有核武器的苏联只需密切监视美国的海外基地,在关键时刻按下核按钮,就能在美军舰队的集结地“种蘑菇”,从而使美国的海上力量顷刻覆灭。在这种核威慑下,美国海军提出了“海上移动基地”的构想——以多个“海上移动基地”为核心,在靠近战区的海域进行舰队的分布式集结。不过,随着潜射核导弹的问世和海基核力量的兴起,美苏的核战略力量足以实施毁灭性的二次核打击,任何进攻行动只会导致双方共同灭亡,“海上移动基地”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失去了“海上决战”的对手,美国的海上战略很快转变为“在局部有限战争中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这种局部有限战争虽然烈度不大,对手也不强,但战争并不能依靠一两次大战来解决,对手往往“化整为零”展开持久战。面对这种情况,美军需要在战区维持持久的存在和灵活快速的反应。这种持续的前沿存在就成为了“海上移动基地”的全新内涵。2005年,美军在伊拉克饱受游击袭扰之苦,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和一些海军将领认为,美军可以减少在内陆区域部署兵力,转而将兵力部署到游击队不能轻易靠近的“海上基地”,以“海上基地对陆作战”取代原有战法。美国海军“2020转型计划”也将“海上基地”作为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之一。
“机动平台”舰型多样
2011年5月,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下属国家钢铁与造船分公司(NASSCO)获得建造3艘新型“机动登陆平台”(Mobile Landing Platforms,缩写为MLP)的合同,它们分别被命名为“蒙特福特角”号、“约翰·格雷”号和“路易斯·B·普勒”号。其中前2艘MLP舰的原型是商用“阿拉斯加”级原油运输船,长约233米,排水量34500吨,拥有23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存放车辆和装备,还可装载144万升航空燃油。由于采用浮装式技术,部分船体可以潜入水下,且建有登陆艇和气垫船航道,舰上搭载的车辆、物资和快艇可以实现快速转运。
2012年1月,美国海军决定将1艘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的“庞塞”号运输舰快速改装成可以容纳高速快艇和直升机的“海上基地舰”,并于同年7月将其部署到波斯湾,充当“海豹”突击队的“浮动前进基地”。2013年5月,美国海军接收首艘MLP舰“蒙特福特角”号。今年2月,美国军方公布了“蒙特福特角”号运载大量气垫船和战车进行测试的画面。
需要指出的是,NASSCO建造的第3艘MLP舰(“路易斯·B·普勒”号)采用与前2艘不同的船型设计,舰体长约233米,宽约50米,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0吨,属于“前沿补给基地舰”(AFSB),2013年11月开建。由于采用双层甲板设计,“路易斯·B·普勒”号看起来与众不同,上层飞行甲板由13根立柱支撑,能容纳4架MH-53E级别的重型直升机和2个大型机库,具有直升机夜间起降能力。经过改装,该舰还能搭载MV-22“鱼鹰”运输机。下层甲板非常开阔,模块化的集装箱任务舱能存储扫雷装备、小艇和武器弹药,1个13吨吊机和1个40吨吊机能吊运各种重装备。人员居住模块拥有不同级别的住舱,可容纳250人。舰上还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后勤仓库、维修车间、飞行指挥塔台、燃料舱,以及足够的海水淡化设备和空调设备。该舰具备多任务执行能力,例如反水雷战、反海盗行动、海上安全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灾害援助、参与美海军陆战队的后勤保障和危机应对行动等。今年6月,美国海军正式接收了“路易斯·B·普勒”号。
重新命名“远征舰船”
从MLP舰采用不同船型可以看出,它们的作用、任务和战场定位存在显著差异,而MLP的代号也并不符合美国海军的舰船命名体系规则。美国海军的舰船命名体系始创于1920年,该体系用字母组合说明舰船种类,例如:A代表辅助船,C代表航母或巡洋舰,D代表驱逐舰,F代表护卫舰,L代表两栖舰,P代表巡逻舰,S代表潜艇;后缀包括:G代表制导导弹,P代表人员运输等。为此,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今年9月宣布用字母“E”代表“远征支援舰”,并重新命名3种“远征”类舰船代号。
按照新的舰船命名,“联合高速船”(JHSV)被改称为“远征快速运输舰”,代号EPF;“移动登陆平台”(MLP)被改称为“远征运输船坞舰”,代号ESD;“前沿补给基地舰”(AFSB)被改称为“远征移动基地舰”,代号ESB。此前,在美国海军舰艇名册中,这3种E类舰都被称为“海上基地舰”。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在备忘录中指出,EPF表明相关舰船是一种具有快速特点的远征运输平台;ESD可以充当“海上码头”,或者登陆气垫艇转运车辆及装备的转运点;ESB可以承担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不只由海军人员执行。虽然ESD和ESB并不是两栖攻击平台,但他们实施的行动可以称为远征行动。虽然ESD与LSD(两栖船坞登陆舰)都能通过海运向陆地战场投送车辆,但LSD是在两栖攻击作战行动中执行物资、人员和车辆的投送任务,而ESD主要在反水雷战或特种作战任务中执行运输和投送任务。 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