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的夏天,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拜罗伊特节日剧院欣赏瓦格纳时,就听当地的乐迷说,在奥地利蒂罗尔的埃尔(Erl)小镇,有一个蒂罗尔音乐节,以演出瓦格纳声名鹊起,甚至创造了在24小时内上演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奇迹,而且水平不俗,在瓦格纳演出领域,名声仅次于拜罗伊特。这无疑令人非常向往。巧的是,今年10月,蒂罗尔音乐节的精神领袖、指挥兼导演古斯塔夫·库恩,率领蒂罗尔的乐队、演员、合唱队等全班人马,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呈现他们演绎的瓦格纳。为了先睹为快,我赶到北京保利剧院,先期欣赏蒂罗尔当晚演出的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以下简称《名歌手》和《特里斯坦》)
到了现场发现,保利剧院有乐池,但库恩没有用,他把乐队(约80多人)放在舞台布景的后面,据说这样的摆设是为了便于指挥专注于乐队,更完美地表现瓦格纳的音乐。为了便于歌手演唱时看到指挥的手势,舞台前面的左、中、右,分别架上三个电视机(中间的最大)。也就是说,演员是看着电视机传送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唱和表演的。因为保利剧院不是专门演出歌剧和音乐会的剧场,乐队摆放在舞台后面,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乐队的声音有些散。
两部歌剧的舞台制作,都有简洁而富象征性的布景和道具,所谓的情景舞台制作,是一种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的经济实惠的选择,也便于外出巡演。
从三幕剧《名歌手》的演员阵容来看,既有大牌弗朗茨·哈夫拉塔(饰演爱娃的父亲博格纳),也有实力派迈克尔·库普夫(饰演汉斯·萨克斯),后起之秀珠-安妮·比特(饰演爱娃),形象气质及唱功稍逊的沃夫冈·施万宁格(饰演瓦尔特·冯·施托尔金)。全场发挥最稳定的是哈夫拉塔和库普夫,前者表演老道,嗓音醇厚;后者气质沉稳,表演丰富老练,善于刻画人物,声音通透而富滋性。最精彩的是第三幕,乐队、演员全都进入了最佳状态,前二幕表现一般的珠-安妮·比特,到了第三幕犹如脱胎换骨,表情生动,演唱非常出色,感人至深,堪称一流。
《特里斯坦》几乎是考验瓦格纳男女高音的最艰难的戏码,这个戏在舞台上能否成功,最主要的就是看这两位主角。饰演特里斯坦的意大利男高音詹卢卡·赞比奇,无论是履历还是现场表现,都是比较弱的意大利戏剧男高音的路子,其声音、形象、气质,唱特里斯坦,有些勉为其难。在第二幕与伊索尔德二重唱的高音时,几乎到了发不出声的地步。他在第三幕的演唱几尽声嘶力竭,倒也符合人物奄奄一息的状态。好在饰演伊索尔德的瑞士女高音莫娜·松姆,撑住了这台戏,她的演唱富有激情,充满戏剧性的张力,整场发挥出色,到最后演唱《爱之死》达到巅峰高潮!
关于乐队为何要放在舞台布景后面,我在听完这两部戏后得知,因为当时只有几千人口的埃尔小镇,剧院不大,可能也没有乐池,所以演出时就把乐队放在了舞台后面,由此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在,埃尔新建的剧院有乐池,所以目前两种演出形式并存。
从北京回上海后,我又欣赏了蒂罗尔演出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到此,蒂罗尔的神秘面纱已经撩开,总体而言,他们上演的瓦格纳,制作以情景舞台为主,简易有效。卡司阵容以个别大牌带领二、三线演员和新秀,整体质量上佳,特别适合普及瓦格纳的演出。期待蒂罗尔有机会再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