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沪语中古语~~~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语中古语
从“撬边”讲到“繑缏”
叶世荪
  文/叶世荪

     俗话说:秀才读半边。繑缏一词在上海话中,差不多就只读其右半边的平声:qiāo,biān。繑缏通常被写作:缲边、撬边。前些日子风行一时的“上海清口”表演中所说的“翘边模子”,用的就是该词的衍生含义。

  繑最早只是指麻鞋。《管子·轻重戊》有云:“鲁梁国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这繑就是鞋子。后来引指一种缝纫的方法,就是把布帛的边向里卷起再缝上,这样,外面不露针脚,显得很美观。

  与繑字不同,緶还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得,但已被注明只用于方言。缏是衣物的边缝。上海人把缝在衣服里子边上的窄窄的布条,称作:贴缏;俗作贴边。张爱玲在她的《红玫瑰白玫瑰》中写不得意的振保:“老妈子说他的纺绸衫洗缩了,要把贴边放下来”。放贴缏曾是上海人在衣着上精打细算的惯用手段。袖口、衣襟、裤腿,都有贴缏可放。镶上其他布料,熨烫服帖,嫌短的衣物又可以将就维持再用。

  在上海话中,撬边专指多人合伙连裆行骗,团伙成员假装与行骗者不相识,在边上暗中逗引他人上当受骗的行为。那么,繑缏是怎样沾上撬边这条“边”的呢?薛理勇在《上海闲话》里说得清楚:“缲边是将衣服中不宜外露的毛口缝进去,犹如暗中把行骗者的破绽掩盖起来”。由是,助骗撬边之人,就被戏谑称为“撬边模子”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6版:街拍/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2015中超盘点/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2015中超盘点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叫化子吃蟹,哪能就“只只好”
“二等车”
从“撬边”讲到“繑缏”
糖炒栗子飘香
碰胡子
请选择正确答案填进去
上腔、贼腔、死腔
本期答案: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从“撬边”讲到“繑缏” 2015-11-01 2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