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色最美的叶色与花卉中,除桂花、菊花两大名花外,再有一种花也挺美的,也是有名气的花,那就是木芙蓉了!它是一种不怕霜冷的漂亮花,它的花在水边映出倒影如朝霞散绮,花光波影,十分迷人。木芙蓉最大特点是会变色,一日三变,清晨白色或粉红色,到傍晚又变成深红色了,真是一种魔术花。
木芙蓉在古代就十分受喜爱。战国时代,诗人屈原就有“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九哥·湘君》)之句,说明2000多年前已广泛栽植,受人宠爱了。木芙蓉品种不是太多,变色的叫醉芙蓉,黄色花朵的叫“黄槿”,大红芙蓉花似牡丹,花为重瓣,另外还有西洋芙蓉,叶片大,开花早,花色繁多。芙蓉花色一日三变,所以又有“三醉芙蓉”之美称,它植在水边最美,池畔也不错,最好与一种叫“蓼花”相配,便有“红蓼花开水国之秋”绝佳景色了。近代作家周瘦鹃先生,也园艺家,喜欢种花弄草,他家花园是闻名的园林,里面就有蓼花与木芙蓉种在池边,他觉得这两种花在菊花开后是最美的深秋景色,曾写了《蓼花和木芙蓉》一文细细描绘了这两种花卉的醉心之美。
上海的公园原来大多有木芙蓉种植,为菊花开后最美秋花,尤其在水边、墙边、沟渠之地种植,有野趣和自然美。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潮湿,不怕霜,有“拒霜花”之称,也是多年生长的花,在上海冬天严寒时,地上部分枯萎,明年春天又萌发新枝至秋末又花开满枝。不知何故,近年木芙蓉在各公园少见到了!是遗憾呀!我倒在学校,医院,老工房绿地还能见到不少。可能是一些部门喜新厌旧,大引舶来花木,如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等,还有郁金香、风信子,而把已适应上海的老花木都忘了。
木芙蓉原产在四川、广东、云南等地,一般高数尺,但也有奇芙蓉,到江西可看到如大树高的木芙蓉,在长沙有庇亩余的芙蓉,在云南、四川还有人看到高耸数丈的木芙蓉!说明木芙蓉有许多品种,还没发掘。上海园艺人应有这水平把木芙蓉引种、培育好,品种会很多,使上海秋色更美吧。
木芙蓉会变色是由于木芙蓉中花卉花青素的变化造成的,开花初时无色花青素起主导作用,花为白色,经阳光照射,气温升高,呼吸加快,细胞液中酸性增加,花色转红,到傍晚酸更浓就使花变大红呈紫到凋落。木芙蓉种植古人赞之有三利,一利皮可制麻,干为柴薪;二利山麓植之可固路基使砂石不冲进溪涧,河床不淤塞;三利庭院深秋菊花开后它再点秋景。为时令名花,怡情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