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商圈
“消费和贸易之间的关系紧密。新加坡、东京、纽约等一些国际公认的世界贸易中心,无一不是公认的国际消费城市。”尚玉英坦言,上海在“十二五”提出“国际购物天堂”的概念,但至今上海离真正的国际购物天堂尚有差距。然而,上海在这方面还是有条件、有基础、有传统的。比如,2014年上海消费品进口34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65.9%,进口额占全国的三成左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同时,作为昔日远东第一大都市和如今的中国时尚之都,上海还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和商业传统,目前正在发展精细化、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以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
因此,上海更有明确目标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国际消费城市,以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大力培育上海品牌和特色商品,实现消费者在上海“买全国”和“买全球”。同时,上海还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街商圈和品牌活动,推动上海商业转型升级;继续引进和培育世界顶级赛事和国际文化活动,增强对境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综合消费规模。
利好
跨境电商统一监管平台
天猫的“双11”活动,除了912.17亿元的总成交额再破纪录之外,还有一个数字值得注意,那就是有3000万中国消费者购买了进口商品。而这种“全球购”的消费趋势,也和我国启动跨境电商进口试点不无关联。早在2012年12月,上海就和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其他4个城市成为首批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上海共选择了3方面的试点内容,分别是网上直购进口模式、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一般出口模式。到2013年底,国内首个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跨境通”在沪上线后,不仅为各家跨境电商提供了集中的保税仓储和海关监管等服务,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足不出沪买全球”的跨境购新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海关共受理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订单71.4万单、交易额达1.7亿元,同比分别激增26.1倍、23.4倍。
“但现在跨境电商作为新模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探索,目前最大的阻碍还在税制和管制上。”据尚玉英透露,随着“跨境通”自身电商业务的发展,其他必须经过该平台报关入境的电商企业难免会有担心数据泄漏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上海将允许各大跨境电商建设单独的保税仓库;同时,为方便海关监管,上海将由财政出资,建设统一的、完全独立第三方的跨境电商监管和支付平台,原有“跨境通”将和该第三方平台彻底脱钩,新平台将完全独立确保公正性,能为各大电商提供包括海关监管等在内的服务,在规范行业之余也确保各家电商的数据安全。“预计这个平台两个月后建成,届时将推动上海的跨境电商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 胡晓晶
相关链接
如何打造“国际消费城市”
消费结构升级 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大力培育上海品牌和特色商品,实现消费者在上海“买全国”和“买全球”。
打造商圈品牌 上海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街商圈和品牌活动,推动上海商业转型升级。
培育文体活动 继续引进和培育世界顶级赛事和国际文化活动,增强对境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综合消费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