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最近都报道了本月13日韩国鼓励国民读书的活动。韩国首都首尔的光化门地铁站,活动主办方为带着书本来坐地铁的市民送上书签和热咖啡。据说韩国有句俗语:“秋天正是读书天。”韩国已经把全民阅读升格成重要的国家战略,为推广全民阅读,采取了多种措施。
无独有偶,最近的上海地铁里,我们也看到了一抹全民阅读的亮色。报上看到,15日,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的“地铁音乐角”,举办了一场英文诗歌朗诵会,主题是爱尔兰大诗人叶芝的作品。又从网上得知,“舞动波涛——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系列展示”活动从本月初开始,将在地铁持续近两个月。
然而,近日,当我路过人民广场站的换乘大厅时,并不能如媒体报道的那样,“顺路”领略到诗歌的美。乘坐下行自动扶梯进入2号线站台,我抬头望见大屏幕,上面显示着一首英汉对照的世界名诗。然而,并不近视且对中外诗歌碰巧略知一二的我,只晓得那大约是某首“世界名诗”,因为标题是这样写的,但我不知道英语原文是谁写的,写了什么,也不知道汉语译文出自哪位名家的手笔。你完全可以想象,用一堆汉语字符和一堆英语字符塞满PPT的页面,隔着二三十米给你看,是怎样的一种“审美”体验。偏巧我不急着赶路,下到站台又坐自动扶梯回上来,走到大屏幕近前,想探个究竟。谁知,虽能辨认字符,却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念不完,更别说是英汉对照地阅读了。我掐着手机秒表,终于测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数据:大屏幕4秒换页。谁有本事读完?很显然,这样的“大屏速递”是为了项目交差、新闻报道而存在的,并不是真想给路经此处的乘客们看的。四周望去,最能让我“定睛”观瞧的,依然不是什么文学作品,而是某租售房产app的广告,因为广告是印在墙上的,巨幅,静态。那一刻,我突然想到王尔德,如果他看到这一切,会不会笔下又流出一首妙语惊世的讽刺诗?
很显然,与许多项目不同,促进全民阅读,光盯着一时炫人眼目的成效,恐怕只能流于形式。毕竟,阅读应当是持续终身的智性价值投资。所以,我不赞成大屏幕滚动播放诗歌文本,也不觉得给带书坐地铁的市民送小礼物有什么高明之处——晃动的车厢里,鼓励大家长时间看书、看屏幕,眼科医生会怎么看?与其那样,不如考虑从站台、车厢的广告空间里辟出一块空间,像伦敦地铁那样,贴出醒目、美观、短小的诗歌文本,且可划分主题,定期更换。此外,车程较长时,播放配乐朗读版也能起解乏醒脑之功。关注人数不可小觑的地铁微博、微信公众号,更应该把往期诗歌文本、“舞动波涛”这类现场活动的录像汇总起来,编好目录,开发互动,让诗歌在地铁之外沉淀。这才是让行色匆匆的乘客真正开始浸入诗歌艺术气氛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