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的拜罗伊特音乐节,除了必定要上演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还要轮番上演瓦格纳的其他一些歌剧。今年的其他几部戏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前面已谈过新制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后说一下后面两部歌剧。
《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早期成名的浪漫主义歌剧,素材来自于海涅著作。中世纪幽灵船的传说和瓦格纳早年去伦敦的航海途中遭遇暴风雨的经历,铸成了这部歌剧的特色,其中的一大主题是女性拯救爱情,最后仍以悲剧告终。令人惊讶的是,剧中的几位主角中,居然有二位是韩国人:饰演第一主角的荷兰人(Samuel Youn)、饰演船长的达兰德(Kwangchul Youn)。
Samuel Youn演唱时竭尽全力,嗓音圆润敦厚,表演上也有股子霸气。无奈他身材短小,扮相不够彪悍,演唱状态不太稳定,有一种撑嗓门的感觉——总体上“号码”还是小了些,所以在节目单上居然排名最后,这种情况也是难得一见。既如此,为什么要找他来唱男一号?不过他很能唱,第二天在《罗恩格林》中又饰演了一个配角。看来这回的拜罗伊特是出于经济实用的考虑,这就有点对不起买票的观众了。Kwangchul Youn饰演的达兰德发挥稳定,演唱俱佳,角色感强。认可,佩服。韩国人在世界歌坛已成为一股崛起的力量,许多欧美歌剧院中都有他们的合唱队员。但目前为止,除了女高音曹秀美,似还不见顶尖高手。
饰演森塔的女高音Ricarda Merbeth,嗓音抒情、宽广、明亮,抒发角色内心有功力,有感染力。而从美声的欣赏角度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剧中森塔的情人埃里克饰演者Tomislav Muzek,典型的意大利美声。另一位是舵手的饰演者Benjamin Bruns,唱句不多,句句入耳,漂亮纯真的德式男高音。
这个制作也比较前卫现代,第一幕一开场框架结构配以忽闪的灯光效果,象征茫茫大海中的电闪雷鸣和暴风雨,一艘小船上是达兰德船长和舵手,简洁明了,开宗明义。第二幕的纺织机改成了生产电风扇的车间,以示当代。接下来森塔与荷兰人在旋转舞台上的二重唱,最为深情感人,演员的表现十分出色。森塔与荷兰人相爱,她的后背插上双翅,是否既有被丘比特箭射中之意,也有要与荷兰人远走高飞之势?最后两人相拥而亡(森塔其实是自杀)的定格,在尾声中经过拍摄转化为今世永恒的图像,颇似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经典,从而提升了剧中爱情的主题境界,是为妙笔。
在拜罗伊特的最后一晚,8月4日,是欣赏瓦格纳继往开来之作《罗恩格林》,也就是有名的“老鼠版”制作。这个制作从2010年开始首演,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猜测和议论,到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关于舞台上纷纷出现的各式老鼠,曾有过多种的解读,如,老鼠代表着没有立场观点的、故事发生地点布拉邦的庸常鼠民;通常情况下,老鼠是拿来作实验(试验)的,因为罗恩格林初见艾尔莎就提出的“永远不要问我是谁”这个“禁令”,因而两人的爱情婚姻就显得异常的脆弱,犹如在做一次老鼠实验,等等。
其实,这一版的演出之所以至今依然热门,广受追捧,主要是因为饰演剧中男主角罗恩格林的德国男高音沃格特(Klaus Florian Vogt)。他是男高音中的异数,可谓是异峰突起,闻所未闻。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意大利美声唱法,也不是厚实的、富有爆发力、冲击力和穿透力的德奥英雄式的男高音。他几乎没有胸声,只用头腔共鸣。他的发声清澈明亮,松弛自然,冰清玉洁,犹如瓷音和童声,又似宝剑出鞘!演唱罗恩格林这个角色真乃“天作之合”,堪称奇葩!据说沃格特原先是乐队中吹圆号的,吹乐器的气息训练,可能成就了他在声乐上的别具一格。加之形象英俊高大,气质儒雅,举止潇洒,因此只要他一上场,一开口,便满堂生辉,全场振奋。以前曾听过沃格特的唱片,欣赏过他的老鼠版《罗恩格林》DVD,此番现场聆听,感觉他最好的声音特质是在现场,录音中是听不到的。在声乐界,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沃格特一人。能在现场亲耳聆听到沃格特,是我此次德奥歌剧之旅的完美句号,也是我此生的一大幸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