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总是恍恍惚惚、断断续续、零零碎碎、胡乱穿越,连不成一起的。可是刚才的梦却十分清晰、完整:我又回到了故乡浙江天台。那天正是“市日”。旧时的天台农历逢五逢十县城里必有集市,农民从四面八方进城交换商品,于是整条小街十分热闹,美食小摊、针头线脑、各种农具摆满小街商店的门前。我是小孩,对其他都无兴趣,只对着食摊流涎。现实生活中我无钱买吃,梦中就不同了,竟能大快朵颐,把穷人的愿望在梦中去实现:我吃的是火烧饼加豆面碎。
火烧饼的做法近似上海的大饼,但大饼根本不好同火烧饼相比。上海的点心比北方人精致,这是人所共识。上海人可以用半两粮票买两块绿豆糕,但北京人一买就是半斤。可是聪明的上海人在吃点心方面绝对不如我们天台“山里人”聪明。主要差别在于馅子。上海的大饼、薄饼都是无馅的,天台人不吃无馅的。天台的麦饼即有馅的薄饼,馅子可以多至几十种。天台的火烧饼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幸福路云阳路口路边那个老头做的葱油饼可以比美。可是随着老头的过世,上海好吃的葱油饼绝种了,只有天台的火烧饼还薪火相传。这火烧饼用的是黄泥炉膛、炭火烹烧的炉子。面粉同做油条的面粉差不多,只是在普通的面团上面加上一点油酥拌的面粉,使饼子酥软,火烧饼的主要特色是葱馅:一把鲜葱,加上一粒板油包在一起,起炉时趁热吃,一口咬下去,油水从嘴角渗出来,香喷喷,咸滋滋,热烘烘,我曾经站在炉边连吃八只。知我爱吃火烧饼的老乡来沪,必带50只火烧饼送我。如有人成包购买,店主必问:是带给萧丁吧?不过火烧饼必须在出炉时吃,冷了重热油水不滴就不好吃了。
火烧饼与豆面碎同吃是一种绝配。这豆面碎是最土不过的东西,是山芋粉做成的干面条,圆形,一次性筷子那么粗,剪短,放在肉汤里煮烂,佐以豆腐干丝、小油豆腐、笋丝或茭白丝,加一点鲜酱油和葱花。当时是二分钱一盏,如果加一块麻将牌那么大的红烧肉切丝,就五分钱一碗。汤是鲜的,面是滑的,一口火烧饼、一汤匙豆面碎汤,那味道,就是慈禧太后恐怕也没有吃过。我小时只有看人享受,自己流涎,现在终于在梦中吃到了,于是醒时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