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姓熊的小孩,收到一个神秘人半夜送来的快递,包裹里是一只散发着“高兴的味道”的小熊,它有魔法纽扣,天生爱冒险,喜欢到处流浪。用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达人”,它去过危险的熊镇——专门对付熊孩子的地方,见识过银行家、美食家、科学家、医生、小偷,女巫,怪阿姨,肚子里装满有趣的故事。它还向往去热带稀树草原上的象骨小屋,去国王的厨房,去炼金术士的实验室,开展种种探险,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孩。
小熊名叫包子,是童话人物,好玩的是,它来到上海,本想解开身世之谜,听到人家谈论“熊家”,误以为是自己的家,这样,阴错阳差地进了熊家,结识了熊豆豆,成为好朋友。
我所喜欢的儿童文学中,没有一套书是这样出世的:“小熊包子”这个书名居然是两千多个小朋友,投票选出来的。这具有海派文学特色的幻想作品,第一季六册,全部由上海籍作家创作,他们赋予来到大都市的上海小熊以奇幻色彩。
作家纳博科夫有一句话说得好,就天才作家而言,时间,空间,四季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思想,凡此种种,并非来自常识的古已有之的老概念,而懂得以其独特方式表达这些令人惊奇的事物。至于平庸的作家,可做的是粉饰平凡的事物,这些人不去操心创造新天地,只想从旧家当,从做小说的老程式里找出几件得用的家伙来炮制作品,如此而已。在中国,原创的幻想文学精品,近年来很是匮乏,要超越,需要天马行空的灵秀之气,要睿智而天真的笔力。哪有那么容易!
写作上海小熊的作家,真是很拼的,积聚才华,创作过程极其富有挑战力,为了用浪漫的语言,写出动人的故事,构建独特的想象世界,他们废寝忘食。其中一个在写作中病倒了,依旧笔耕不辍,直到完稿后,才发现自己患了肺气肿。
还有一个青年作家,无比珍爱笔下的小熊包子,几易其稿,改稿到了严苛的地步,创作不顺心的时候,不由痛哭起来。哭过之后,咬着牙再改。天道酬勤,她那被泪水浸润过的心灵,出彩虹了,从笔下流淌出小熊包子的忧伤,流淌出童年特有的各种滋味。看看这些才华横溢的,富有童趣的描述吧,小熊包子知道梅雨味(虫蛀过的地毯味)、孤独味(漏水的天花板味)、铜香味(小熊觉得钱怎么可能臭呢)、沙坑味(闻到就要不停咳嗽,就像被沙子呛到)、雪花味(很清凉,会慢慢融化的感觉)、暴雨味(一桶水浇到头上的感觉)、小雨味(很滋润,像蜂蜜)、台风味(闻了晕头转向)。这表述和创意,天下独有,果然很美。
小熊包子感受到的味道,小朋友心领神会,还能复述得头头是道。还有一个孩子崇拜有魔幻色彩的小熊包子,读到小熊包子消失的部分,伤心大哭。相比之下,女孩喜欢小熊包子进学校,成了“有尾巴的同桌”的经历,男孩更喜欢小熊包子误入校长办公室,去熊镇挑战独眼魔怪——他们并非对权威心存不敬,只是想通过一个个挑战,显示自己的勇敢。
昨天去上海的一师附小,这是一所散发优雅和灵气的学校。上海小熊在校园里很红,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三到五年级的孩子,很多都在读《小熊包子系列》。四(2)班的班会课,办成小熊包子读书会。有的孩子们说:“我的同桌就像我的小熊包子”,有的说,想跟着神奇的小熊想象冒险故事。更多的孩子被小熊包子的超能力和贯穿始终的身世之谜吸引住了。
特别令我惊喜的是,80高龄的名誉校长倪谷音老师来到现场,她见了我,亲切地叫了一声“小秦”,叫得我心里超暖的,在她眼里,我这华发丛生的人还“小来兮”的。多少年来,她提倡和推行愉快教育,她也超喜欢小熊包子里的“快乐”与“冒险”。老人家始终和孩子们同乐,为表演小熊包子的欢乐果冻舞的孩子鼓掌,还童心不泯地戴上了小熊包子的王冠。
孩子们舞动幻想之翼 投入地饰演海派萌熊,他们对这幻想作品,演绎得非常出色。还有不少孩子有了接龙“小熊包子的故事”的打算。小熊包子的传奇的冒险,童心童趣,赢得了孩子们的点赞!
乐观,愉快,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有了高兴的味道。孩子心里有了阳光照拂,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像小熊包子那样,知道“眼前的黑暗只是一件怪事,不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会发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