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需“精神红包”
张高炜
  张高炜

  某高校教师为防学生逃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学生上课率前所未有地达到100%。据说,从去年春节到现在,该老师已给学生发了超过两千块钱的红包。该教师称,“大红包与发奖学金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言差矣。尽管目的一样,但实施的时间不一样:前者是在学习动作未发生前,而后者则是在学习动作完成后,程序颠倒,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前者多是刻意冲着“红包”而去,而后者则是水到渠成,在当事人事先毫无利益暗示的情况下自然获得的。

  作为学生,学习是他的天责。很难想象,一个连上课都需“红包”刺激的学生,能激发多少积极性?初衷看似不错,但长此以往,会否让学生对红包产生依赖心理?另外,会否有学生以此要求其他老师也给红包,两袖清风的人民教师何以承担?难怪有家长担心,用“钱”去引导学生上课,大有分散学生上课注意力,让孩子变成功利和现实的“财迷”之嫌。倘若需靠“红包”方能留住学生,是不是个悲剧?

  要吸引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快乐学习,除了渊博的学识外,老师以心换心、垂范在先、时时处处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朋友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唯有如此,加上引人入胜、生动精湛的讲课,才是防逃课的“终极武器”。否则,就算学生一堂课都不缺,照样可以“人在曹营心在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并非将上述尝试一棍子打死,而是说,在金钱“红包”适时、适当派发的同时,须加大精神“红包”激励的力度,如老师及时、适时的祝福和鼓励,这是再大、再重的金钱“红包”所不能替代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题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颐养/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事
   第B04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夜幕下的飞行区
反反兄弟
“为爱”保留微笑
元阳哈尼梯田
更需“精神红包”
品茶之乐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更需“精神红包”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