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喝茶,尤其爱喝龙游家乡的茶。不同人生时期喝的茶,味道也各不相同。
少年时爱喝茶,是为了解乏。母亲英年早逝,父亲每天上班,小妹不谙世事,家中纤弱的大姐就是正劳力。所以,我边读书边干活,和姐姐一起几乎包下了家中的农活。“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受迫害,因此,在那个买不起饮料、酒水甚至没有温暖的年代,家中的茶水,就成了我解乏消疲、抚慰心灵的鸡汤。
参加工作后,长期在乡镇部门工作,喝多了农家炒制的各种土茶叶,还有龙游清代贡品方山茶等当地名茶;2000年开始,因从事和分管文化旅游方面工作的原因,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增多,有幸品尝了国内的各种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安溪的铁观音、武夷的岩茶、祁门的红茶、云南的普洱、六安的瓜片、君山的银针、台湾的乌龙等等。西湖龙井,开水现冲,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风味颇佳;六安瓜片,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那西瓜茶,还真有西瓜风味;岳阳楼下品的君山银针,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渐渐舒展下沉,清香不俗;铁观音、大红袍,如嚼橄榄,舌根微涩,好像越喝越渴,又似乎欲罢不能;普洱茶,漆黑一团,泡烹出来黑不溜秋,据说也有绿色者;台湾乌龙,大量生产,虽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冻顶?碧螺春,取一小撮投入杯中,开水一冲,雀舌般的芽叶徐徐舒展,气质典雅,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
品过尝过各大名茶,但是,最让我倾倒的还是那不登大雅之堂的家乡野山茶。这种茶长在海拔1390多米的绿葱湖,长年经受雨淋雾裹风吹日晒,吸天地之精气,纳日月之光华,虽形体精瘦却饱含琼汁,容颜清癯却内涵精深,任你四泡五泡,依旧甘味绵长,回味无穷。退休后的大姐住在乡下,每年春季都会到绿葱湖这深山密林中采些野茶,加工后送来我喝。
有道是好茶配好水。虽然我住在龙游县城,但每周都乐意开车五十分钟左右到绿葱湖山下村庄,盛满两壶山泉水载回家,用以烧水泡茶。这山泉啊,用手掬它,软软的、凉凉的,像清风一般从手间拂过,传递你的那种透心彻肺的凉快,会令你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寒冬,这山泉便成了温泉,水面冒腾着丝丝缕缕的热气,流出来的水白白亮亮的,像一串温润的玉链,滑滑的、温温的。你说,这样一种山泉,用来泡山茶,是不是无论喝着,还是看着,都是一番享受呢?
晨练回家,上班之前,浅啜慢饮一番,琢磨探究这“茶”字的养生秘诀。草字头,与“廿”接近,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就这样,自己也仿佛从茶味中砸吧出健康“茶寿”的韵味来。
“喝茶之意不在茶”。闲暇时光,往往会约上两三位好友到家中,泡一壶野山茶,细品慢聊。不知不觉中,她已将所有的芬芳无私地沁入你的心脾,于是,人也显得宁静祥和、平易脱俗起来。再观察已渐次舒展的山茶叶,虽不像名茶那样“长相”漂亮规整,有的是两叶一心、有的是三四叶一心,有的干脆是单片的散叶,或许还夹着茶梗、渗着茶末,但不正是这形制不一的野山茶,寓意着我们不同状态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