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湖北的神农架原始森林是个不错的旅游点,随即从长沙驱车赶往650公里外的湖北宜昌,途中必经著名的岳阳楼,下午1点,我们“快马加鞭”以120公里时速急奔在京珠高速公路上,不出两小时,我们就下了岳阳出口,再走30多公里省道,来到了久仰的岳阳楼。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朱陶曾把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津津有味地与45位学生共品,能有机会光临岳阳楼,重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全是喝上一锅心灵鸡汤,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她依偎洞庭湖畔,目送千里长江,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留下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吟诵和赞美,可谓自然和人文合一的万世杰作。
据介绍,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后,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人们常说:战争、爱情和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同样使岳阳楼流芳百世。我踏进大门,眼前的岳阳楼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无不让人胸襟宽广,感想连篇!
此楼名传万代,不是建筑者的手艺,而是范仲淹的文章,星移斗转,岁月沧桑,只有文学是不朽的。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任职,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他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很有才学,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在楼落成之时,滕子京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然而,您绝对意想不到,范仲淹作文时,其实未见此楼,只是在看到滕子京派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中岳阳楼图画后,欣然提笔作文。文豪就是文豪,368字一气哈成,一流千古!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世人传诵,随名楼誉满四海。楼前重读名句名篇,沉思反悟,此楼多代修,此词多人念。可是,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这个世界上真能履行者实属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