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五花八门的临终愿望让逝者勇敢直面死亡,让生者重新体会生命的意义。
想出海看看
9年前,荷兰救护车司机凯斯·费尔德布尔一时兴起带一位老人去看海,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慈善机构,满足人们的最后愿望。
2006年11月,费尔德布尔负责转移一位名叫马里奥·斯特凡鲁托的临终病人,刚动身时却得知,接收医院尚未准备好。斯特凡鲁托再也不想回到那张已经躺了3个月的病床,当过水手的他想到运河边呆一会,最后看一眼大海,和鹿特丹港口道个别。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在码头边停留了近一个小时。“快乐的眼泪淌满他的脸颊。”费尔德布尔回忆说,“我问他还想出海吗,他回答说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他躺在担架上。”
费尔德布尔决意要让老人愿望成真。他联系了一家游船公司,请一位同事帮忙,还征求上级同意,在休息日借走一辆救护车,所有人都乐于伸出援手。下一个星期五,他来到斯特凡鲁托的病床前,带他去出海。
“我真高兴,人们还关心其他人。”斯特凡鲁托去世前写信给费尔德布尔说。
“这段经历让我相信,一个小小的姿态,会多么深刻地影响别人。”费尔德布尔从此和妻子伊妮克成立了慈善机构“希望救护车基金会”。
从在自家厨房餐桌办公开始,“希望救护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辆救护车、1个度假屋和230名志愿者的慈善机构,累积实现了近7000个临终愿望。他们平均每天帮助4位临终病人,有的愿望当天就能满足。凡是只能用担架移动的临终病人,就可以申请“希望救护车”的帮助。
“我们帮助过年纪最大的病人有101岁。”维尔德布尔说,“她想再骑一次马,我们借用一辆卡车把她放到马背上,后来又把她挪到马车里,她像皇室成员一样向每个人挥手。那是个不错的愿望。”
荷兰也有其他以临终关怀为主要使命的慈善组织,但“希望救护车”是第一家配备救护车和全套医疗后备措施的类似机构。每次满足病人愿望时,总有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和一名有警车、消防车或救护车驾驶经验的司机在现场。每一辆“希望救护车”都经过特别改装,透过车窗能看见风景。每位病人还会收到一只名叫“马里奥”的泰迪熊,是以“希望救护车”帮助过的第一位病人命名的。
想回到故乡
退役士兵鲁尔·福彭是一名“希望救护车”司机,过去6年来帮助实现了300多个临终愿望。“看见人们如此享受生命的最后时光,我们这些志愿者感到非常满足。”他说。
有一次,他开车到罗马尼亚,往返4500公里实现病人回家的愿望。那是一个叫娜佳的罗马尼亚女性,在荷兰生活了12年,她的两个孩子分别是3岁和7岁,和家人生活在罗马尼亚。娜佳只想回到故乡,看一眼孩子再告别世界。
“她病得太重了,我们都不敢碰她。”福彭说。他们在一个星期四的早晨出发,刚驶入德国,娜佳的病情就恶化了,只好立即就医。医生建议娜佳住院,但她执意要见到自己的孩子。一切以病人的愿望说了算,拖延3个小时后,“希望救护车”再度启程,穿越奥地利、匈牙利。
一到罗马尼亚边境,娜佳就说:“不要担架,我可以死了。”福彭鼓励她:“还有600公里就能回到你的母亲和孩子身边,能再坚持一小会儿吗?”星期六,救护车抵达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全家大团圆的场景催人泪下。
两个星期后,娜佳在罗马尼亚去世,她的家人给福彭寄了一张感谢卡。“如果病人知道我们来了,他们又会精神振作。”福彭说,“看到病人如此虚弱,家人通常想取消活动。但只要我们一到,病人又容光焕发,等着出去透透气。”
再看伦勃朗
今年年初,福彭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一部连接呼吸机的担架被推进荷兰皇家博物馆,为了让担架上的病人再看一眼她心爱的伦勃朗画作。
无独有偶,一位叫唐纳德的病人的临终愿望也是参观荷兰皇家博物馆,过去30年里他经常和伴侣参观这家博物馆。福彭的同事玛丽特·诺特说:“他(唐纳德)掌控着现场,告诉我们想看哪幅画,给我们讲解其中妙处,我们也很享受。”
他们那天看的最后一幅画是伦勃朗至死未完成的画作《圣殿中的西缅与圣子》。唐纳德以前没见过这幅画,他被深深地打动了。“我意识到,一个生命永远不会完结,这幅画没有完结,我的生命也没有。”稍作停顿之后,他说:“走吧,我看够了。”
护士诺特很荣幸能够参与这种时刻,她通过自己以前的一个癌症病人得知“希望救护车”的存在。那个病人最后的愿望是看一眼“马斯平原垦地二期规划”工程,在病重前他每个星期都视察工程进度。在诺特陪伴下,这个病人在工程现场好好“逛”了一圈,诺特也从此成为“希望救护车”的志愿者。
“每一次经历都很特别,你和同事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细节,无论这些愿望多么微小都别有意义。”诺特说,“有一位女士只想喝一杯蛋黄力娇酒,她儿子给她买了一瓶。我们带到她家,她用勺子舀着喝,她喝完我们就走了,这就是她的愿望。”
诺特说:“有人会问:‘这样做不耗费心力吗?’‘一直和临终愿望打交道不令人伤感吗?’确实如此,但是通常病人们已准备告别人世,这时候满足他们的愿望感觉特别好。”
“长颈鹿之吻”
人们的临终愿望各式各样,不少人想回家、和同事道别、参加婚礼或葬礼,还有许多人想再看一眼大海,这可能与荷兰的地貌有关。想参观动物园的也不少,占所有愿望的15%。“希望救护车”去年光顾动物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位叫马里奥的54岁老人重返鹿特丹皇家基金动物园,和自己的老同事说再见。马里奥在这里当了25年养护工,每天下班前都会去看看动物。当躺在担架上的马里奥来到长颈鹿馆时,一头好奇的长颈鹿探过头来,在他脸上舔了一下。
陪同的志愿者奥拉夫·埃克索说,马里奥已经虚弱得说不出话来,但他当时明显振作起来。埃克索用相机捕捉这动人的一幕,这张“长颈鹿之吻”的照片迅速成为头条。
当天的救护车驾驶员是当了20年警察的弗兰斯·莱佩尔拉。他受够了调查罪行的工作,想面对面帮助他人,于是来“希望救护车”当司机。“工作时间很长,有时半夜才回家。我们总是问病人:‘你还想要什么?’他们总是心存感激,这让人觉得一切都值了。”他说。 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