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有一年暑假和课余戏剧组的同学们在一间学校的露天场地观摩在简易舞台上表演的朗诵节目。那次请来了几位专业演员,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胡庆汉、苏秀、赵慎之三位老师的朗诵。不承想后来和他们成了同事。
胡庆汉的朗诵当年在爱好文艺的青年中是颇有影响的。他还常去文化宫辅导。我们也看过胡庆汉配音的《红与黑》等译制片。
听观众朋友们称我“公主的声音”,实感惶恐,受之有愧。生活中我早已是“公主的祖母”了,事实上我从未给真人饰演的公主角色配音。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虽给中野良子主演的日本古装影片《吟公主》配音,但女主角是个大臣的养女并非真正的公主。我倒是给美术片中两个公主角色配过音。第一次是刚工作,不久在美影厂木偶片“孔雀公主”中配音,公主婻嫲诺娜,和我搭档配王子召树屯的就是胡庆汉老师。那时老胡经常配英俊帅气的角色。还有时既当译制导演,又担任片中主角配音,工作虽十分辛苦,但十分出色。
早听老同事说胡庆汉嘴馋、爱吃,苏秀老师曾说早年和他一起去北京开会,吃到一种食物,老胡很爱吃,后来他想再吃可又说不上名字,只说他要吃“胳膊肘”,闹了一场笑话。上世纪60年代初,组织小分队上街,搭台宣传演出。一天多场、天又热,挺辛苦。嗓子也吃不消了。医务室人员带着青霉素含片备用,含着味甜甜的。胡庆汉嘴馋了,他忘了自己是青霉素过敏的,要了一片含着。这下糟了,马上浑身起红点,眼睛也红了,狠狈不堪。大家都吓得不轻。这事让老胡被笑话了好一阵子,成了证明他嘴馋的口实。
和其他几位从外省来的前辈同事一样,来上海几十年可说不好上海话。下乡搞四清时胡庆汉努力学说上海话,也大胆开口讲,可还是把“图片展览”说成“肚皮展览”。
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我有机会多次被邀与老胡同台表演,一起参加活动。常没大没小地称他“老汉”。好在胡老汉为人随和,和他开玩笑他从不生气。
厂里青年演员渐多,先后来了适合配帅气角色的乔榛、童自荣等,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胡庆汉就主要担任译制导演工作了。可在雨果名著改编的影片《悲惨世界》中,男主角冉·阿让由胡庆汉配音,戏份很重,老汉配得很是出彩。台词分寸、感情起伏处理得恰如其分。
后来胡庆汉年事渐高,身体渐差,血压高。为了照料他,也为防他贪吃,出席宴会时他的二儿子胡平智(后继承父业,亦是译制导演、配音演员)常陪着他,关心地监督他的饮食。眼看有些美食进不了口,胡老汉会有些遗憾的样子,可他基本上还是听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