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杭州为例,为避免车改补贴变成福利,把补贴打入市民卡中,只能专款专用。公车服务运作牵手市场、面向社会,既防止公车维护费用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车私用。让那些车改探索走在前列的地方“晒晒”做法,有利于推动其他地方,学习他们的改革精神,借鉴他们的创新举措。
当然,再好的改革创新也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因地制宜。像把补贴打入市民卡中的做法,在公共服务系统不成熟的欠发达地区恐难生效;即使想实现公务用车社会化,如果没有相对成熟的租车行业,这种改革方案也不必强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方向和目标固然一致,但改革的现实情况千差万别,改革任务落到各地也应该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基础上做到合乎常情、符合地情、尊重规律,毕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公车改革,只是一个小小剖面。几乎所有具体改革,都需要“发挥顶层设计对基层实践的引领、规划、指导作用,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因地制宜”。今天的深水区改革,将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这就需要各个地方、各级干部,既要大胆下水、勇于破题,也要识得水性、积极创新,如此,才能让深水区改革一步步推进,抵达彼岸。(李洪兴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