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公车改革如何因地制宜
李洪兴
  按照要求,今年年底地方党政机关要基本完成公车改革。近日,国内首个公车改革推进指数发布,杭州、上海、宁波名列前三。这也给人们提供了观察地方公车改革的一个窗口,启发着人们思考:如何借鉴那些行驶在前列的地方的好经验?

  以杭州为例,为避免车改补贴变成福利,把补贴打入市民卡中,只能专款专用。公车服务运作牵手市场、面向社会,既防止公车维护费用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车私用。让那些车改探索走在前列的地方“晒晒”做法,有利于推动其他地方,学习他们的改革精神,借鉴他们的创新举措。

  当然,再好的改革创新也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因地制宜。像把补贴打入市民卡中的做法,在公共服务系统不成熟的欠发达地区恐难生效;即使想实现公务用车社会化,如果没有相对成熟的租车行业,这种改革方案也不必强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方向和目标固然一致,但改革的现实情况千差万别,改革任务落到各地也应该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基础上做到合乎常情、符合地情、尊重规律,毕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公车改革,只是一个小小剖面。几乎所有具体改革,都需要“发挥顶层设计对基层实践的引领、规划、指导作用,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因地制宜”。今天的深水区改革,将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这就需要各个地方、各级干部,既要大胆下水、勇于破题,也要识得水性、积极创新,如此,才能让深水区改革一步步推进,抵达彼岸。(李洪兴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广告
处罚应对雾霾不力者要动真格
硅谷“天王嫂”
棉纺工人
公车改革如何因地制宜
劫“流”
从郝卫平想到鬬之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公车改革如何因地制宜 2015-12-08 2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