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醉上海
仲富兰
  仲富兰

   25.城墙与城门

  有城墙就有城门。据文献记载:上海县城墙周围长九里,城墙最初高一丈五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和四十六年两次重修加高至二丈四尺,城墙外有城壕长一千六百余丈。最初有城门六座:东曰朝宗(今大东门附近),南曰跨龙(今大南门附近),西曰仪凤(今老西门附近),北曰晏海(今老北门附近);为通往黄浦沿岸方便,另辟朝阳门(今小南门附近)和宝带门(今小东门附近)。另有水门三座:肇嘉浜横贯县城,东西各置水门一座,方浜在小东门附近入城,亦置水门一座。城东北处建层台三处:万军台、制胜台和振武台,后来在万军台上移建了南宋顺济庙的丹凤楼(在今人民路丹凤路附近),制胜台上建造了观音阁,振武台上建造了真武庙,亦称镇海楼。明万历年间又在城西北隅的一个箭台上建一小庙,供奉关帝,是为大境阁。这丹凤楼、观音阁、镇海楼和大境阁,曾为上海县城的四处风物名胜。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挺进上海,同治元年(1862年),英法军队入城援助清军防守进行武装干涉。在英法军队的要求下,清政府同意在北门以东增辟一城门,方便英法军队与租界的联系,此门由李鸿章定名叫“障川门”(亦称新北门,今丽水路旧名障川路)。1845年以后,英美法三国先后在上海县城北面和西面建立起租界,此时的城墙已日趋成为城市发展经济与交通的障碍物。一部分士绅商贾有拆城之议,碍于当时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清政府采取折衷办法,于宣统元年(1909年),又新辟了尚文门(亦称小西门)、拱辰门(亦称小北门)和福佑门(亦称新东门,今人民路新开河附近)三座城门,这样上海县城最后共有十座城门。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军政府准予拆城。

  城墙与城门如同一个城市的象征,有形的城墙可以拆去,但无形的城墙却难以撼动,它联系着上海大码头的兴衰和闭合,攸关上海的盛与衰,活与死。县城虽小,但市面做得很大。康熙时邑人姚延遴在《历年记》中说:“元朝市舶司原设于上洋,收海商之税……至今十五年矣。洋货及闽广货物俱在上海发客,小东门外竟为大码头,此又市面之一变也。”到乾隆年间,出入于上海港的商船更是“辐辏而云集”,据乾隆《上海县志》称,“自海关设立,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衔,帆樯比栉”。时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也说:“往来海舶俱入黄浦编号,海外百货俱集。”清雍正七年(1729年)海禁完全解除,海区大开,上海的发展空间就更大了。苏松太兵备道衙门移驻上海,这无疑表明海禁解除后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上海的政治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自海禁既开,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

  开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宿命:港口兴则上海兴,港口衰则上海衰;城门闭,百业凋零,城门开,百业兴旺。以后几百年的上海发展史,一再证明着这个规律。它说明上海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上海港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密切的关系。

  苏松太兵备道的移驻上海仿佛是一个象征,意味着上海的政治地位也在发生着悄然无声的变化。到清代嘉庆年间,上海的繁华与富庶已经是蔚为大观了。清嘉庆《上海县志》曾经这样记述当时的上海:“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沿浦闹市,北至洋泾浜口,南至薛家浜口,商旅猬集。沙船航海之业,有朱姓及郁姓、王姓、孙姓等富豪,世宗大族,有曹、陆、徐、乔诸氏。”县城内有街巷63条,城内及附近居民20余万,钱庄几十家,商肆店铺鳞次栉比,县城傍浦的大小东门外近廓之处更是热闹繁华。“言居民,则五方杂处,行帮汇集;言通商,则四处辐辏,水陆毕陈。”不仅在松江府所辖各县,即使在整个江南地区的县市中,上海的地位因海禁的开放而日益突出,远非昔日的滨浦横塘可比了。嘉道年间上海人曹晟在其所著《觉梦录》中称当时的上海县城“不更出于松城之上乎!自海禁既开,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声音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2015·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版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专版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岳家军:乌合之众炼成威武之师(4)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
醉上海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醉上海 2015-12-10 2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