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威尔士班戈镇的Kyffin咖啡馆念诗,结束的时候有个中年男子递给我一个字条,上面写着:
诗人
托马斯·摩尔
迪伦·托马斯
W·B叶芝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递给我条子的人显然很骄傲,这些人都是他的同胞。
我不知道托马斯·摩尔,回来查了一下,原来他就是《夏日最后一朵玫瑰》的作者。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是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原来的叫做《年轻人的梦》,后来米利金将它重新填词,改名为《布拉尼的小树林》。到19世纪,诗人托马斯再次为这曲子填词,用他自己写的一首诗《夏日最后一朵玫瑰》于是传遍世界——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独自开放着;她那可爱的同伴们都已飘然消逝;没有一朵同族的花,没有一颗同族的苞蕾,来映衬她的如霞红晕,来回应她的嗟惋叹息。我不会离开你,孤独的你!让你独自憔悴消残,既然你可爱的同伴都已入睡,那去吧,与他们一同去睡吧。我把叶片温柔地洒落到你的床上,你园中的侣伴在这里红消香断。若友谊消散,我会紧随其后,而珍宝也在恋人的光环中黯淡了它的颜色。当真心全部凋零,当多情全都飘散,噢!谁还会独自苦守在这凄凉荒寒的宇宙!(考拉译)
还有通行的译文,但为了便于合曲,译得太滑腻了。
记忆汹涌,多年前的夏天,我在一家电影院里听到这歌声,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在上世纪80年代,人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感动,已经封闭了那么长的时间。我已经不知道忧伤为何物,浪漫为何物。感动至极,就会唱了。有些歌直达灵魂,永远难忘。是的,直达心灵的往往是那些鸡汤,而真正高深莫测者总是被束之高阁。
英国民歌传到中国又在它的原籍找到作者。我一直以为这是匿名者的作品。
匿名乃是作品的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