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提醒普通的储户在“变身”理财投资者之前,最好先想“陷阱”再看“馅饼”。要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详细了解该项分红型或理财型产品的风险,有何限制条件,比较该项产品和普通储蓄的额外收益。对于看不懂的条款,哪怕稍有疑虑,也要向代理人提出,切记不要盲目购买理财产品。更要擦亮眼睛,充分了解理财平台的规模、运营资质以及贷款人信息,不能一味贪图高利息高回报的“馅饼”,而跌入“陷阱”。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对于有欺骗行为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读者 沈顺南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