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 并非自然生理现象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人终有一老,人老齿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口腔专家却表示,落齿未必年老,寿高未必齿落。牙齿的消亡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每个人生活方式的结果。在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部分老年人到80岁时还有20颗功能健全的牙齿。但在我国,由于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往往忽视了口腔护理,很多人到了50岁满口牙就开始“摇摇欲坠”,牙缺失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口腔问题。
缺牙不处理,
慢性疾病几率会增加
与高缺牙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牙缺失的低修复率,许多老年人由于怕麻烦,觉得缺牙处理起来费时费钱,或觉得可以用另一侧牙咀嚼食物,不妨碍进食,因此掉牙或拔牙之后不及时去检查,长期拖延着不处理。
口腔专家指出,长期缺牙不治将会给自身带来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缺牙咀嚼能力缺失,只能吃些稀软的食物,食物的摄入量减少,容易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会加快邻牙的松动脱落,还会影响语言和容貌。其次,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为牙周病引起的,如果不及时处理,牙周炎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牙齿缺失如果不及时处理,冠心病、老年痴呆症、消化疾病的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及时处理失牙,
让晚年没有缺憾
口腔专家指出,牙齿作为人体不可再生的器官,往往是掉一颗少一颗。出现牙齿缺失后如果不及时处理,缺牙部位长时间不参与咀嚼,会造成牙槽骨逐步萎缩。如果等到那时再作处理往往增加了治疗的风险和难度,对于患者来说也更加费时费力。因此,口腔专家建议:牙缺失应尽快处理,牙齿脱落后的1-3个月内是进行缺牙处理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