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干部群众上下同欲、奋力拼搏的一年:越进入深水区,越要抢关夺隘。“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以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担当谋划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压力前所未有,动力亦前所未有。
“只争朝夕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担当,不计荣辱得失为改革护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我们必须全力推进先行先试,勇于自我革新,加快创新突破。
先行先试
全国最多 强度最大
对于上海来说,201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攻坚年。“试点最多、力度最大、成效彰显”,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最值得镌刻的符号。
这一年,上海的各项改革甩开膀子、迈开步子。
通过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准入管制,越来越多的本土科技引擎企业在上海茁壮成长。上海自贸区改革向纵深挺进。从4月扩区到10月底,半年内上海自贸区新增企业近万家,全市半数以上新增外资项目落户区内。
自贸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后,推出首份权责清单,“清权”、“减权”和“制权”环环相扣。商事制度改革从1.0版(注册资本认缴制)、2.0版(先照后证)到如今谋划3.0版(证照分离),让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这一年,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上海承担了全国许多的改革试点任务。
“1+6”系列社会治理创新方案出台后,上海的基层街道干部再也不为完成招商任务“冲刺”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更加便捷地得到满足。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按照中央“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的要求,2015年上海在强化党建引领、改革街道体制、推进社会共治、基层自治等方面,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新路。
作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省市,上海率先实施“司法责任制”等一批创新办法,“谁办案、谁负责”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这一年,改革效应集中显现,上海从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逐步开始引领经济“新常态”。
上海的决策者多次强调: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说:“在改革创新的支撑下,2015年上海经济最大的特征是‘稳中求进’。”
勇于探路
法治保障 创新引领
蹄疾而步稳,是中央对改革的要求,也是上海改革的特点。
——在路径上,依法改革、破立结合。自贸区改革,是上海践行“破立关系”的最佳样本。当前,被称为“自贸区基本法”的《上海自贸区条例》正式实施,自贸区首创的负面清单已经修改了3个版本,得到了外国投资者的积极响应。
——在行动上,注重调研、尊重实际。上海市委每年确定的“一号课题”,从“社会治理创新”到“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都会花半年以上时间,让调研沉下去、问题浮上来。问题导向指引下的改革方案,不仅“亮眼”,而且“好用”。
——在理念上,告别政策优惠,拥抱制度创新。“要改革红利不要政策优惠”,从自贸区挂牌伊始,上海即践行这一理念。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牢牢把握三个方向:“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由此带来政府自我革命的启示:经济下行期的诸多改革,核心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用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来对冲日渐高企的各项成本。
理念引领
思想为要 关键在人
6月上线出租车信息平台,9月颁发全国首张专车平台牌照,11月试水“出租车服务社”新模式——上海交管部门的一连串创新举措,在出租车改革中备受瞩目。
“惟有思想真正解放,才能闯出一条新路,打开一片新天地。”在今年4月的上海自贸区扩区动员会上,上海下定决心: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手脚的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
上海市委洞悉: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必须有一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当前,特别要帮助干部做到“四个适应”: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适应在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条件下推进经济发展;适应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适应在高度开放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的格局中,开展各项工作。
“明年上海市委的重点课题,就是围绕中央交给上海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抓推进、抓落实、补短板。”近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学习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守住人口总量、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这四方面底线,补齐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
在“十三五”画卷即将展开之时,上海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改革,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姜微 徐寿松 何欣荣
(据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