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计划让我们深深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想到了“油菜花法则”。
油菜花是徽州农村春天里最常见的花,漫山遍野地泼在葱翠的山、碧绿的水、粉黛的屋之间,醉了游客,也醉了春天。但是,在农民的眼里,它是一种农作物,它是从“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卖钱”(如果年成不好,就卖不到钱)的一套程序、一种期盼、一种收获。一个是审美逻辑,一个是生存逻辑。
如何调和这两种逻辑?
日本有个名叫“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艺术拯救乡村案例。越后妻有是日本包括十日町市、津南町在内760平方公里的乡村,距东京约2小时车程。这片被雪水滋润的土地,保留着日本传统的农耕方式,200多个村庄随着日本城市化进程,渐渐人口稀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2000年开始,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每三年举办一次,通过鼓励艺术家进入社区,融合当地环境,与农村里的老人家及外面来的义工,创造出数百件与大自然及社区共生的艺术作品,每届艺术祭都会留下一些优秀且易于保存的作品,成为当地环境的一部分。现在,观光客逐年增多,乡村气息渐渐浓郁,这里也成为艺术改造乡村的成功案例,因为它把审美与生存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日本的城乡差别不大,中国则是不然,但我们还是要呼唤中国出现“越后妻有”,让油菜花统合艺术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