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各音乐机构照例推出了新的演出季,但今年从九月新乐季开幕至今,却明显感到钢琴家的活跃程度远高于往年,也远远盖过其他乐种:大剧院、东艺、上交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以及贺绿汀音乐厅都不时传出钢琴家的故事和议论。无论是否去现场聆听,光从微信朋友圈就已经能感受到这种不同以往的氛围。有人揶揄说这是李云迪韩国出错带来的激励效应,当然这只是玩笑而已。每月评选10款古典唱片的公众号《古典纵横》,也在12月榜单上以8款(套)钢琴之多,占据年末阵脚。你可以认为这是巧合,但却无法否认钢琴在今天古典音乐市场上的重要性。
从形式上看每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都是一样的,仅曲目不同罢了。然而深入下去,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每场音乐会都有不一样的“嚼头”:
中国钢琴家当中许忠的出场有点出人意料。因为自从他拿起指挥棒,组建东方交响乐团以来,上海听众便一直看到他各种姿态的指挥形象和指挥报道。从钢琴家变身为指挥家,当然不是件容易事。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这是一场很大的风险,一次显然的赌博。不仅是艺术上,更是荣誉上的风险。毕竟许忠已是名闻遐迩的著名钢琴家。究竟能不能在指挥台上站稳,却是任谁也不敢断定。从2010年起,许忠先后被两家意大利歌剧院、一家以色列交响乐团聘为艺术总监或首席指挥,这才牢牢站稳了这张指挥台。而从他第一次拿起指挥棒到今天,已经度过十个春秋。十年汗水,十年辛苦,应该可以歇一歇了?没想到他转身又坐上钢琴琴凳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一场独奏会。弹德彪西,弹李斯特,依然神采飞扬,声动全场。原来虽然忙于指挥排练,他却并没有把钢琴丢弃。而坐在台下的全场听众,多半也在心里嘀咕,不知许忠今天会弹成什么样?因此可以说,虽然是一场看上去没啥不同的钢琴独奏会,在蜂拥而来的听众心里却是充满着盼望。
如果说许忠忙于指挥排练,那么宋思衡的“嚼头”便是这几年他的多媒体钢琴独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而为了坚持自己古典钢琴家的立场,宋思衡以全套肖邦前奏曲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底。宋思衡之后是张昊辰,这位捧走范克莱本大奖出生上海的90后年轻钢琴家,近年声誉日隆,在同行眼中已经名列郎朗、王羽佳之后。而他的书生气以及擅长思考的性格,在年青一代音乐家中已经赢得普遍的赞许。这几年中,他曾多次在上海的舞台与来访的名团合作协奏曲,这次在东艺的独奏会中又将一套分量十足的曲目带到家乡父老面前。这是他的“噱头”。
说过国内的,再说国际的。约尔格·德慕斯是“维也纳三杰”之一,还因其87岁高龄让人觉得难能可贵;而比他更高龄的92岁的普莱斯勒,本来足以在今次年末中国巡演中“一览众山小”,却因临时不适不得不取消北京上海的音乐会——北京音乐会真的取消,上海却把德慕斯给顶了上去,倒是成全媒体大料,被称为“史上最高龄救场者”。这样的事虽可遇不可求,但两位老人的琴艺炉火纯青,不是年轻钢琴家勤奋练琴能做到的。这也是救场之前便引起热捧的真正原因。
与两位老大师相对应的,是最新两届肖邦大赛冠军——今年第17届金奖得主韩国赵成珍和四年前第16届金奖得主俄罗斯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不约而同地被先后请来。肖邦大赛的金奖得主来上海演出,尤其是上月才产生的新科状元赵成珍能来上海,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天却似乎轻而易举。这也是受上海高端演出市场的火热以及听众对古典音乐的踊跃而得以成功。而在各种各样的钢琴名家面前,听众更对新鲜出炉的“小鲜肉”产生好奇——最高规格国际大赛的最高水平是什么样的呢?这是这两场音乐会的“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