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第一个终身签约于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华人小提琴家,师从于帕尔曼的老师——多西·迪蕾,多次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在国内多个乐团担任首席。作为乐团重要成员的首席,既要起领衔作用,又要融入其中——显然更需要的是共性。而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独奏经验的小提琴家,张乐又有着鲜明的个性,这在12月11日东方艺术中心的“指尖的浪漫——张乐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上,得到彰显。
说到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个月前的11月12日,也是在东艺的这个舞台上,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独奏音乐会上的第一个曲目,是列克莱尔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第三首),而张乐本场独奏音乐会上拉的第一个曲目,也是这首。形象俊朗、风度翩翩的张乐,气定神闲走到舞台中央,拉出的第一弓音符,即令人耳朵一亮,典雅悦耳,充满奶油味。第一乐章装饰音的运用,尤其地道出色,如珍珠落玉盘,分寸感和舒适度极佳。第四乐章“铃鼓舞曲-活泼的快板”是这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篇章,经常出现在音乐会的安可曲目中。如果说帕尔曼的“舞曲”偏重女性的阿娜多姿,那么张乐的“舞姿”更凸显男性的刚劲有力,各有千秋,而且张乐在这个乐章中还加上一段华彩,恰到好处,别具韵味。在帕尔曼的音乐会上,还有令他家喻户晓的名曲——《辛德勒名单》,同样也出现在张乐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张乐说,在西方,除了帕尔曼,很少有人拉这首曲子。个人感觉,帕尔曼拉得忧伤哀怨,愁肠百结;张乐在忧伤中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迫。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和拉威尔的《茨冈》,在风格和作曲技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表情丰富的慢乐章与技巧高难激烈的快乐章。张乐的处理:慢处细腻委婉,尤其是弱音的掌控,细若游丝,不绝如缕,却依然清晰入耳,堪称高手;快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似快刀斩乱麻,刀刀清爽,干脆利落,一气呵成。还有克莱斯勒的《爱的欢乐》,张乐以前并不喜欢,现在却成为他的拿手曲目。以他的这次现场表现来看,克莱斯勒的小品,可以成为张乐的又一处用武之地。
音乐会上,张乐边演边讲解,不乏幽默调侃,此举颇接地气、得人气,活跃了现场气氛,时有笑声掌声。张乐说,他虽然学的是西洋乐器,常拉西洋曲目,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最想表现的还是中国音乐,出版了多张中国曲目的唱片。在本场音乐会上,他献演了韩铁华改编自电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陈钢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何占豪与陈钢的《梁祝》(选段)。张乐在演奏这些“母语”音乐时,更显情深意长,韵味十足,尤其是这次我听了他的《梁祝》(选段),非常优美、感人,期待以后有机会聆听他拉全曲。
多年前,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张乐的演奏:“东方小提琴绅士。”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张乐不仅形象举止颇具绅士风度,他的演奏风格也是如此,可谓乐如其人。张乐的一大爱好是收藏名琴,他现在使用的是一把小提琴前辈大师米尔斯坦上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名琴。这把琴的音色真是漂亮,对张乐的演奏如虎添翼。就是到现场听听这把名琴的音色,也不虚此行。
上海交响乐团以前有位首席潘寅林,也是位独奏高手,希望张乐后来居上。在西方乐坛,也不乏这样集乐团首席和独奏家于一身的演奏家,如柏林爱乐乐团的原首席巴列夏、长笛首席高威尔和帕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