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传统与传承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传统与传承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传统与传承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歌剧现代化的当下体验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传统与传承
张伟品
  ◆ 张伟品

  中国民族歌剧奠基之作、歌剧《白毛女》创作首演于1945年。由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全国巡演”上海站日前成功上演,兼容民族戏曲、西洋歌剧乃至话剧等舞台元素,开创了合于现代生活的民族歌剧样式。70年来,其创作理念与创作方式,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为专业人士认同的创作模式,并形成了一个流传有序的艺术传统,深入人心。

  民族歌剧传统的形成,是其人民性的体现。一个艺术样式的人民性,并不仅限于其表现对象,更在于其形态与人民生活的关联。民族歌剧以西方戏剧为基本形态反映当下人民生活,融入戏曲元素以贴近大众欣赏习惯,形成新的艺术样式,这正是“扎根人民”的结果。

  民族歌剧在舞台形态上很好地解决了中西音乐理念的矛盾。中国音乐自魏晋以来便形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美学观念。基于“渐近自然”的思想传统形成对人声的崇尚;而西方古典音乐理念,则以“完美”为目标,以古典交响乐为其最高范式,在更高的阶段上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平衡,追求形式完美与思想深刻的结合。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民族歌剧,从实际出发,撷取两者之长,把戏曲演唱、演奏以及打击乐等元素纳入西方音乐的基本框架。如此,既彰显了演唱者的歌唱,又扩大了音乐本身对思想内容、生活现实的承载。兼具戏曲“抒情写意”和西方戏剧“叙事动作、情节冲突”的特征,适应中国人的观剧习惯。如,西方歌剧中极其重要的“宣叙调”形式,在歌剧《白毛女》中被以技术手段加以调整,形成有“宣叙”意味的唱腔,使一般观众易于接受。同时,还较大程度使用了“话白”。这种“话白”显然并非简单的话剧对话,而是脱胎于戏曲念白“无声不歌”的理念,提炼形成的新的舞台语言形式。此次复排版《白毛女》,借助主演雷佳宽厚纯净的嗓音及其训练有素的台词功底,更使演唱和念白衔接自然,情感传达精准质朴。

  另外,此次演出的舞台呈现相对于以前的几次复排,也有了一些细微变化。如,舞台建筑布景都去掉了一度出现过的多面墙布景,而使用了一面墙的形式。这一细小的改动,显然更接近于戏曲的舞台形态,使大量动作如关门开门、进门出门等,均得以借鉴戏曲程式,为演员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显出了更大的灵动感。突出了民族性。

  歌剧《白毛女》的演员表演,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一个方面。由于吸收了戏曲的表演元素,对演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戏曲本来是所谓“角儿”的艺术,要求演员具有“唱念做打翻”的全面技巧。西方歌剧则除了唱,其他要求并不高。民族歌剧对演员的要求虽不如戏曲,但在动作的舞蹈性以及唱念做舞的结合等方面,较之西洋歌剧则显然更为繁重。因此对所有演员,尤其是歌唱演员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历代歌剧《白毛女》扮演者,都从各自的基本条件出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显示了艺术目标的统一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历代歌剧《白毛女》主演的成功经历,以及70年来留存下的多个“白毛女”形象,实际已形成了这个剧目的传承模式,为经典的保存提供了思路。

  此次复排主演雷佳,作为优秀的青年演员,表现出色。首先,舞台表演松弛而不松懈,演唱自始至终控制自如又充沛饱满。前半部表演细腻,后半部舞蹈动作繁重,雷佳均能胜任,可以想见其艺术功底的扎实。同时,从整个《白毛女》的演出历史考量,从第一代代表人物王昆、第二代代表人物郭兰英到第三代《白毛女》的代表人物彭丽媛教授,其表演成就,都已成为各自时代的艺术高峰。雷佳作为第四代“白毛女”,置诸前辈之列,并不显出明显的弱势,这是颇为难能可贵的。假以时日,形成适应时代的新的高峰,应可以期。

  经典复排,不仅是传统的延续,更具有当下意义。歌剧《白毛女》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更为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互动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14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民族歌剧现代化的当下体验
光明颂
从《一仆二主》到《一夫二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5民族歌剧现代化的当下体验 2015-12-19 2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