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教育
展望教育信息化愿景
12月17日至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秘书处、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主办的“聚焦课堂、聚力创新”中国教育创新“20+”教育信息化专题论坛在上海市奉贤中学举办。
论坛开幕式由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尹后庆做开场主持,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宏出席并致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轮值主席谈松华宣布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以“聚焦课堂、聚力创新”为主线,深度研讨未来教育的创新方向、路径及效果。嘉宾们共话“技术助推教学创新转型”,在沟通交锋中,达成了共建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具有互促意识的教育大平台愿景。
论坛的承办方,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告诉我们:“本次论坛希望以专业性的对话,前沿的理论去甄别优质教育创新实践中最具有实践价值的精髓,以此来助力教育实践成果得到辐射,促成教育发展、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深化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深入课堂
做教育信息化的领跑者
据悉,此次论坛也是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成立30周年的专题学术活动之一,论坛中,来自多个兄弟省市电教馆的专家们与会进行了学术交流。
当下的90后和00后学生都已是“数字化原住民”,能易如反掌地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通讯方法。针对学生群体的变化,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认为:“21世纪的有效教学需要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持续研究能力、数据的诊断利用、灵活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高效的教师应拥有多元化的知识、专长与能力,而不仅仅是有效传递教学内容、管理班集体。”
论及课堂教学,教育人踌躇满志。在上海市教育功臣、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与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陈永红的主持下,美国马里兰州学术总监兼代理局长Jack Smith,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谷来丰,北京王府学校执行校长程凤云,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上海市大境中学校长姚晓红等近40位嘉宾分多场,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围绕“基于创新导向的教育教学技术支撑”主题,探讨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运用技术方案解决现实课堂中的教育问题、如何借力于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
多元展示
全方位彰显教育新模式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宏认为:“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助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阶段。”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创新来源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现实问题需要创新来解决。
教育信息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也与论坛同期在奉贤中学体育馆举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20家与会企业把更多精力关注于开发更适应课堂的应用型产品,而不完全是在商业模式里打转。展示现场,移动校园、互动课堂、创新评价、电子书包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产品和创新型解决方案,为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实现各个学段的衔接融通提供了可能。
12月18日,主办方诚邀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成员们实地走访了格致中学奉贤校区、明德外国语小学、闵行区平南小学及静安区市西中学。各所学校向专家展示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获得一致好评。论坛总结会议上,专家们共同整理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大焦点问题”和“教育问题十个解决方案(案例)”,这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基于数据技术的教学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也对教育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此次论坛的举办,预示着时代呼唤教育有更多改变,更多进步,也给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现代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中寻求创新和突破,探寻新时代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
新民教育中心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