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航天专家谈火箭回收意义~~~
航天专家谈火箭回收意义~~~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天专家谈火箭回收意义
从成功到成熟路还很长
范洁
  “火箭回收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够极大降低人类通往太空的成本,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说。

  从技术上,此次回收攻破了几项重大难关:一是火箭姿态控制,保证火箭垂直落在地面;二是着落地点精度控制,必须落在某个很小的区域;三是速度控制,使火箭从1300米/秒变为2米/秒,要求火箭发动机能够多次点火和变推力工作。

  火箭回收技术的成果另人期待。庞之浩估算,火箭第一级重复使用,可降低80%成本,如果火箭第一、第二级均重复使用,则减少98%-99%的成本。

  不过,回收火箭后重复使用降低成本,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能否重复使用,维修成本如何,性能会否影响?一系列问题有待思考与解决。

  庞之浩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例,研制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测算,重复使用后每次发射航天飞机的成本是3000万美元,而且能像民航那样经过简单维修,一个月发射两次,一年发射24次,但实际上却遇到诸多问题。”维修成本极高,每次发射费用超过4亿美元,同时可靠性不足,5架航天飞机损失了2架,还牺牲了14名航天员,最终叫停。

  “回收成功后,谁敢接着使用这个火箭,也是未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坦言,运载火箭不同于返回舱,下落后就废弃了,运载火箭内部是各种设备,稍有碰撞就弯曲,对可靠性都会产生影响。“能否做到每次万无一失?难度不小,即便没有明显损害,内部性能如何,也是疑问。”

  “一次成功不代表成熟,但是SpaceX公司拉开了火箭回收的序幕,已经非常了不起!否则永远难以突破高成本进入太空的瓶颈。”庞之浩坦言,找到一条低成本、高可靠的路径,未来还需要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在商业可用性角度,也要加以研究。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长三角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年度评选/汽车周刊
   第B09版:新民教育
   第B10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广告
SpaceX成功回收火箭创造历史
从成功到成熟路还很长
新民晚报焦点A07从成功到成熟路还很长 2015-12-23 2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