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中午,记者使用手机APP“滴滴出行”,在威海路755号上海报业集团叫了一辆出租车,欲去虹桥火车站采访。系统显示有驾驶员接单,车号为沪GU05**,是一辆锦江出租车。车到了,司机打电话给记者:“你是刚才叫车的乘客对吧?注意了,我是大众出租车,不是锦江的,车号是沪FW81**。”
上车后,记者问司机,手机上显示的车号和实际车号怎么不统一?“我借了朋友的滴滴账号。”司机直言不讳,春节期间生意淡,扬招的人也少,朋友和他上班时间正好错开,所以借来用一用。
使用别人账号,如果发生纠纷和投诉,甚至交通意外,“过错”将有可能被扣在别人头上,这不是让别人“背黑锅”吗?聊天中记者了解到,这名司机原本有“滴滴”账号,但被封停了。封停的原因恰恰是,他将自己账号借给他人使用,结果他人“违纪”,不是接了单子不接人,就是私自取消订单,导致他被乘客投诉,滴滴公司了解情况后将他账号封停。
据这名驾驶员透露,他向朋友“借身份”已有几天。自己有前车之鉴,难道不怕让朋友也陷入“违规”境地,“背黑锅”、甚至账号也被封停吗?看来,这名司机抱着侥幸心理,只想着多做点生意,毫不担心会害了朋友。
记者致电“滴滴出行”服务热线4000000999,工号5919人员表示,由于驾驶员登记的车辆信息可能发生变动(换车或报废),公司对车牌号非一致现象没有硬性规定,但驾驶员借用他人账号上路是肯定不允许的,他们会展开调查,并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