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五年前崇明岛“飞碟近遇”事件调查始末
章云华
  ◆ 章云华

  【作者简介】

  章云华 1988年1月在上海《青年一代》杂志发表处女作,同年3月在甘肃《飞碟探索》杂志发表第一篇UFO事件调查报告:《上海地区112份目击报告分析》。现为北京UFO研究会理事、北京UFO研究会网站管理员、中国天文科普网“天之文”论坛版主、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破译UFO》《天象奇观》《原野上的风景画》等书。

  你知道UFO是什么吗?它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 的简称,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有人把这些神秘莫测的不明飞行物称作飞碟。

  25年前的1月16日凌晨,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就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飞碟近遇”事件。回眸当时和其他UFO爱好者一起奔赴崇明岛调查“飞碟近遇”真相的前前后后,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1991年1月16日凌晨5时50分,在崇明堡镇至竖河公路上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内,驾驶员突然看见前方低空有一旋转着的发光飞行物向他逼近。他大吃一惊,惊叫着并加大油门冲了过去,将发光飞行物抛在后面。与此同时,除了一名乘客自述看见外,闻声看去的售票员和公共汽车上的大多乘客却什么也没有看见。

  当时,沪人正处于对UFO之类的奇异现象大开眼界的“萌芽期”,所以第二天的《解放日报》立即发表《昨日凌晨崇明出现不明飞行物》、副标题为《目击者称:形似飞碟,通体透明发光》的新闻报道——

  昨天凌晨5时50分,崇明公交公司堡镇中心站驾驶员黄敏和一乘客目睹了不明飞行物的奇观。

  当时黄敏驾车从堡镇驶到竖河乡电影院以东约150米处,天色仍然很暗,启明星高照。

  突然,他发现西北方向约1500米高空有个白色亮点,快速向东南方向飞来,并逐渐增大,下降。

  仅5秒钟时间,飞行物就飞到离黄敏车辆右前角约60米处,离地面70多米高度停下了,并垂直向地面投下一束桔黄色强光,光柱直径约有10米,照得地上的一棵水杉和青菜、杂草如同白昼一样清晰。

  黄敏被这意外情景惊呆了……坐在他右边的一位50多岁的男乘客大声惊呼:看!这么亮,是什么光?……飞碟很快上升,向东南方向飞去,光点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黄敏说,这个飞碟呈扁圆形,底部平,直径约10米,厚度约7米,通体发光,光泽白中带黄,看上去好像由几十块透明体组成。从发现到消失,历时约20秒,停在空中约5秒,说是“停”,却仍在不断旋转。

  我们后来到现场才知道,当地人一直未从恐慌中清醒过来,因为他们听到了一个使他们恐慌的传说:飞碟是来抓人的,抓走的人一去不复返。

  其实,上海先前也发生过好几起轰动一时的UFO事件,如1987年8月27日的螺旋状UFO、1990年10月31日的U形UFO等等,但是,均是在高空中,且分析后基本认定是火箭残骸、飞机等人造物体误认。而崇明岛上的飞碟却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所以确实非同寻常。

  当时,我是原上海UFO研究会理事和会刊《UFO奥秘》的主编,参加了前述几起UFO事件的调查,也发表了几篇UFO方面的文章,所以看到这个消息后,震惊之余,决定找机会一探真相。于是,先后联系了蔡贯枋、董作祥、邱志诚等会友,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开始了调查工作。

  为了表明我们对此事的高度重视,我们商量不是以单一的原上海UFO研究会名义,而是以同时兼任的其他UFO组织的多个身份,即我以原中国UFO研究会资料中心负责人、蔡贯枋以原中国UFO研究会华东地区目击报告部部长、董作祥以原上海UFO研究会理事、邱志诚以原不明事物研究室上海分室主任等机构的代表组成了一个联合调查组。

  在各种因素推动下,我们认识到:打破当地这个恐怖传说的要诀是寻找事实真相,寻找事实真相的根本是等待奇景的重现,只有科学研究的结论才可以驳斥谣传。

  由于这是一起被目击者和UFO爱好者认定是典型的碟状、近遇和发光UFO事件,需要有多方的旁证,所以寻找目击证人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我们了解到,当时在公共汽车上共有11人,而从头到尾目击UFO的只有驾驶员黄敏和一个至今寻找不到的乘客,另一个闻“飞碟”呼声而立即探头窗外张望的售票员秦桂芳——一个关键人物——却没有看见任何发光的飞行物体。

  最后测得:驾驶员的前窗视野仰角为10度以上,右窗为5度,第二扇窗为10度左右。实地测得:房屋的高度为11米,飞行物体的高度(目击者称是房屋的1.5倍)为16.5米,而飞行物体的飞行线路为右前方——右方,因此,驾驶员能够看到,而视野不受限制的售票员却未看见,岂非咄咄怪事?再者,飞行物曾向地面喷射光束,如果按照目击者的叙述(允许存在误差)只能照射到三层楼房,而无法照射到水杉树,两者相距28米之遥;如果能照射到水杉树,那么离开车辆48米的“耀眼”光束,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更何况头在窗外的售票员。

  那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接近公路的左侧有一排平房,经询问一般在5时30分至6时开灯,而公路右侧的菜田上方装有高压钠灯(路灯),当路灯、车灯、路旁的屋灯,交合成灯网时,一切迎刃而解: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目击者对几组灯光综合反映在驾驶室玻璃上的灯光影现象的误认。

  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目击者首先看到的右前窗玻璃上的亮点,原为右前方路旁的发光路灯,因为车辆在运行,所以有飞行物(其实是路灯)越“飞”越近的感觉,这同晚上走路有月亮跟着一起走的感觉一样。其后,左边的光源映射到漆黑的车厢内,并投影到车窗上,正应验了目击者“飞碟有一格格窗”的说法;同样由于车辆的运行,使得“一格格窗”在移动,好象“仍在不停地旋转”。至于目击者看到的“一束橙黄色强光”也可以解释,原先的路灯光束被公共汽车的大光灯的强光遮掩,无法分辨,尔后一旦脱离强光灯的光源,路灯光便立即显示出来,它的颜色核查后正是橙黄色。

  由于上述情况是在10余秒、20余米的路段内瞬间发生,所以极可能出现误认。

  调查小组的科学分析、判断不仅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也获得了报道此事的媒体的首肯。1991年2月20日《解放日报》以《科研部门在崇明调查得出结论:“1.16”不明飞行物与飞碟无关》为题发表了调查小组的结论……

  迄今, UFO仍是世界之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家装专版
缘结《参考消息》
二十五年前崇明岛“飞碟近遇”事件调查始末
新民晚报记忆/星期天夜光杯B06二十五年前崇明岛“飞碟近遇”事件调查始末 2016-03-27 2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