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淘宝村”非常有特色,非常好。刘市长的表扬,让黄镇长脸上乐开了花。一行人上车,浩浩荡荡向下一个村出发。车上,黄镇长又向刘市长详细汇报了“淘宝村”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刘市长不时点点头,表达赞许。
这是刘市长上任以来,首次来山和县东埠镇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试点镇,东埠镇的“一村一品”建设一直是县里树的典型。凡有上头领导来视察,必到东埠镇。从领导考察线路的精心安排,到各村亮点的总结汇报,黄镇长都已驾轻就熟了。
今天,一路上刘市长已经视察了五里村的农家小院,王塘村的大棚蔬菜基地,以及刚刚视察的“淘宝村”胡福村,下一站将是刘市长此次视察的最后一站,也是东埠镇最大的亮点——赵庄村的文化礼堂。
刘市长忽然发问,你们每个村都真的做到了“一村一品”吗?
黄镇长点点头,您都看到了,我们每个村都专打一个品牌,都有各自亮点。
刘市长看着车窗外,若有所思。这时,一直默默地坐在刘市长身旁的赵副县长,忽然开口对黄镇长说,每次领导来视察,你们都是安排这几个村,是不是你们只有这几个村做得好?
黄镇长愣了愣,紧张地说,赵县长,我们每个村都是有各自特色的,之所以这、这样安排领导视察路线,是考虑到交、交通比较方便……
未等黄镇长结结巴巴讲完,赵副县长转身向刘市长说,刘市长,不如我们临时停车,随便再找个村子看看,这样,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东埠镇的真实情况。您看好不好?
黄镇长的脸,顿时绷紧了。刘市长看看赵副县长,笑着说:“这个主意很好,我刚才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又扭头看看黄镇长,“老黄啊,不是不信任你,这样才能了解得更全面一些嘛。”“这、这……”黄镇长更结巴了。
前面正好有个岔路,赵副县长对司机说:“拐弯,我们不去赵庄村了。”车队驶进岔路。拐了几个弯,远远地看见一个村庄。
赵副县长问黄镇长:“前面是什么村?”黄镇长说:“是李、李家村。”赵副县长对刘市长说:“这个村我也没去过,我们陪您去看看。”刘市长满意地点点头。黄镇长的额上,亮亮的,似是汗。
车队驶进了村里。与前面几个早有准备的村庄果然不同,这个村没有欢迎横幅,没有村干部站在村口迎接。一行人下车,进村。李家村建在一个山坳里,安静,绿树成荫。村头的大树下,坐着几个老年人。刘市长说,也不用找村干部了,我们就和那几个老人聊聊吧。几个老年人看到刘市长一行,也不惊诧,继续晒着太阳聊着天。
刘市长问一位老太太:“您老高寿啊?”老太太说:“83啦。”刘市长说:“您老身体真好。”老太太乐了,指着另一个老太太:“我还年轻呢,她都92岁啦。”刘市长也乐了:“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多大了?”旁边一个老汉答:“是西村口的吴老太,已经101岁啦。”一旁的黄镇长趁机附身对刘市长汇报,李家村是个“长寿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里的富氧离子含量特别高,村民平均寿命84岁。因为空气特别好,每到周末,会吸引好多城里人来,我们也正在考虑发展农家小院……
刘市长不住地点头:“多好的一个村,你们的考察线路里,竟然没有安排,看来你是藏一手啊。”
在村口转了一圈,刘市长深吸了一口气,拍拍黄镇长的肩膀,临时突然增加的李家村之行,才是我此行的意外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看来,你们的“一村一品”建设搞得有声有色,非常好,值得推广。黄镇长一脸惊宠。
在高速入口,赵副县长、黄镇长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刘市长一行。目送刘市长的车队远去了。黄镇长递一根烟给赵副县长,自己也点了一根,深吸一口说,赵县长,您今天真是吓死我了,怎么突然改变刘市长的视察线路了呢?这要是出了岔子……
赵副县长拍拍黄镇长的肩膀:“老弟,看来你对我们这个新来的刘市长还不了解啊,听说他在邻市当市长,就喜欢临时突然改变视察线路,打你个措手不及。所以,我才提前主动提出来改变线路啊。”
原来是这样,黄镇长恍然大悟。不过,幸亏恰好是到了“长寿村”李家村啊,换成别的村,那就惨了。
赵副县长哈哈大笑,老弟,你忘了我曾在东埠镇做了12年的镇长啊,对这里的情况,我比你还熟悉,所以,我才选在快到李家村那个路口时,向刘市长提出临时改线路的。
高!黄镇长由衷钦佩地向自己的前任,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