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今年C919大飞机有望首飞 主任设计师刘若斯挑大梁~~~
今年C919大飞机有望首飞 主任设计师刘若斯挑大梁~~~
今年C919大飞机有望首飞 主任设计师刘若斯挑大梁~~~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C919大飞机有望首飞 主任设计师刘若斯挑大梁
80后“老将”,跑好自己这一棒
叶薇
■ 刘若斯(中)和同事正在讨论项目 中国商飞 供图
  本报记者 叶薇

  人物小传

  刘若斯,现任上飞院结构设计研究部副部长、C919型号主任设计师。他组织领导了C919结构和内饰的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为配合全机验证工作,开展了铁鸟试验件、尾锥试验件等C919项目重大试验件的设计工作,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精神,在民机型号研制征程中奋力前行。

  他是背有点驼、发有点秃的80后航空“老将”,是喜欢坐深夜航班、利用双休跑现场的“空中飞人”,是专门为同事排解负面情绪的“垃圾消化中心”,是90后心中时而严格、时而疯癫的老大哥。

  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赶上了好时代的接棒人。”今年34岁的刘若斯,是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主任设计师。两周前,他所在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部为4名超过70岁的老专家举办了欢送会。“从运十项目开始,他们在大飞机研制道路上跑了30多年,现在该我们80、90后挑大梁了。”

  结构部的“拼命三郎”

  200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若斯,加入了上飞院结构室起落架组,担任技术员。“聪明、肯干”是当时老员工们对他的一致印象,同事孟庆功打趣说:“这家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是我们结构部有名的‘拼命三郎’。你们看看,一个帅小伙非把自己折腾得快秃顶啦。”

  当时的结构室接到了设计ARJ21-700飞机通风窗的任务。但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只有一个其他飞机通风窗的样品,可以参考的图纸、文件几乎没有。那时的刘若斯才到部门不久,在他手上还有另外13个机身框的设计工作,但他却自告奋勇,扛下重任。先请教老专家,再钻研通风窗的原理,了解每一项功能,再一一比对机型。两个月后,刘若斯不仅拿出来符合ARJ21-700飞机需求的通风窗构型,还指导和协助制造方将通风窗做了出来。

  “我一进部门就有很多机会跟着老专家学习。他们对大飞机事业的那种热爱,对工作较真、严苛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提交报告时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每个数据要反复计算、核对,为一个问题六七十岁的老头扯着嗓子要讨论,不依不饶、不辩不明,身在其中特别受鼓舞。”刘若斯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心心念念的是跟老专家学习的往事。

  时而“疯癫”的老大哥

  “刘部长一干活,钻进去就出不来,不做好不罢休。有时都有点疯癫了。”同事苗强笑言,结构部至今还流传着刘若斯的一些小趣事。

  有一次生产出了问题,刘若斯被紧急叫到现场。结果他看着眼前的飞机仰天大笑,搞得大家莫名其妙。“我当时就是太激动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变成了真家伙。”还有一次,熬了55天的一个项目攻关通过了专家评审,当时开完会已是晚上八时。“我骑着电动车回家,边骑边大笑,控制不住,太开心了,结果把旁边的行人吓坏了。”刘若斯说。

  泡在现场的“包工头”

  大飞机的设计师们晚上8时半下班属“正常情况”,一加班往往就是一个通宵。刘若斯记得,他和团队曾为了一个热压罐成形的问题,连续两个月泡在飞机制造车间现场。“压1块板子一般需要1个月,结果我们两个月里压了9块板子。”两个月里,设计团队与材料、强度、制造、质量等团队每天联合办公,每天早晨根据成形情况开会讨论改进方案。

  在大飞机中后机身的生产现场,刘若斯一待就是3个月。“我们成立了洪都工作包团队,我相当于‘包工头’,要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刘若斯用了3天时间就把现场问题都梳理出来,列出7大问题清单,逐项讨论,落实解决方案。

  “长桁生产遇到问题时,工人干一步我们看一步,反复做工程试验,测试长桁性能。”刘若斯说,那段时间,大家都铆足了劲。“我们是白天解决洪都现场问题,晚上再通过电话会议处理上海的工作,两边的工作一个也不落下。”

  在C919飞机的试制阶段,刘若斯长期在生产现场跟产,出过多少次差、熬过多少个通宵,他已经记不清了,“夜深人静时,在生产现场工作的感觉其实还蛮好。”

  团队的“垃圾消化中心”

  在设计团队里,刘若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将”。 “我们要负责C919全机4万多个结构零件,80多万个紧固件设计,要协调的供应商单位87个,独立交付的产品有116个。”国产大飞机的核心机密就掌握在这群80后、90后“青年军”手中。

  “老将”有“自知之明”,靠自己纵有三头六臂也玩不转。刘若斯一直在钻研适合部门的管理方法。为了促进专业间的互助,他制定了一些实现资源动态调整的方案,有些专业任务紧张,就由其他相对宽裕的专业支援。

  在很多同事心里,刘若斯心里住着一个小太阳,充满正能量。他是团队的“垃圾消化中心”,谁有个心事,跟他说一说,准能畅快不少。

  “说句实话,这里压力大,待遇也不高,年轻人在大上海打拼都不容易,我们这里的90后还有不少是富二代呢,但很能吃苦,也耐得住寂寞。”

  今年对刘若斯来说将是职业生涯的重要一年,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有望首飞,“一个航空人,一辈子能参加一个型号的飞机研制就算是圆梦了。可是对我们的大飞机事业来说,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跑道,后面还有更多的95后、00后加入进来,而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跑好自己这一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家装专版
80后“老将”,跑好自己这一棒
搭“百姓舞台”凝社区人心
本市实施最严危险品运输执法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80后“老将”,跑好自己这一棒 2016-03-27 2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