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看电视,看到记者采访一桌正在吃年夜饭的人,桌主向记者一一介绍自己的亲属:“这是我的丈母娘。”那位“丈母娘”随即向记者含笑点头致意。
女婿可以当面直称“丈母娘”吗?
“女婿”与“丈母娘”都是亲属词。有的亲属词适用任何场合,如表血亲关系的亲属词:你可以当爸爸的面喊“爸爸”;背地里与别人也可以“爸爸长爸爸短”。其他如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这些表血亲关系的亲属词皆然。而有些亲属词则要分场合使用,如一些由姻亲关系而产生的亲属词。“丈母娘”就是一个不宜面称(当面称呼)的词。上述场合,那位女婿可以介绍:“这是我岳母。”岳母年龄较大的话,则可称“老岳母”,文雅一些,可称“岳母大人”。如果是岳父,则可称“泰山”或“老泰山”。
与之对应,儿媳妇称自己的公公更是这样。设大年初一儿子一家去给父母拜年,媳妇劈头就是一句:“公公新年好!”合适吗?或者平时媳妇对公公说:“老公公,今天我没时间,请您老人家去幼儿园接一下孙子。”这都不合适。最合适的是比着丈夫称“爸爸”,比着孩子称“他爷爷”也行,或者先“哎”一声再说“请您老人家……”换位看更明显,即公公不能当面喊“儿媳妇”或“媳妇”。
这是有一些亲属词是否只能“背称”(指被称呼的人不在现场)的问题。表背称的亲属词几乎都是由姻亲关系产生的,此种亲属词又分为敏感与不敏感的两类,先说敏感的。亲属双方为异性的,其亲属词往往不能面称,只能背称,如上述公公与儿媳妇。同样只能背称不能面称而敏感性更强且成对的亲属词还有“小姨子”与“姐夫”、“嫂子”与“小叔子”等等。不过,前者的“姐夫”与后者的“嫂子”却可以被面称,小姨子完全可以当面喊“姐夫”、小叔子也可以当面叫“嫂子”。
再说不敏感的。由姻亲关系产生的亲属词,双方如果同性别,有的仍不能面称,只能背称,如“连襟”“小舅子”。这类却可以用来自称:我看到过一篇节选文章,是郭德纲的小舅子写的;不知是作者为借势还是编辑有意为之,其题目就取《我是郭德纲的小舅子》。
有的亲属词是面称还是背称,要看不同的场合,如“表妹”。《青春之歌》中有这样的语言:表妹乎?情人乎?二者兼而有之乎?这是在“表妹”是一个敏感性背称亲属词的场合才会有的话。当然,如果表妹表兄各有佳偶而又感情甚笃,那么,表这个关系的亲属词则完全可以面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