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不是2016年才出现的网络现象,但真正走进公共舆论视野,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却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拍摄吐槽短视频的Papi酱获得“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注入,这是网红经济显现端倪的一个重要事件。网友们追捧网红悄然成为一种社交习惯,网红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敏锐的商人发现这背后的商机,财经媒体大肆报道“网红蓝海”,原本有些娱乐特质的话题如今成了严肃的财经焦点,这或许是网红“转正”的重要因素。
商业与网红相遇,使得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网红群体。去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有关网红的专栏文章,回顾不同网络社交时期网红的行为特征,从早期颇具精英色彩(主要是BBS时期的知名网友)到围观式“审丑”(如凤姐、芙蓉姐姐),再到如今和网友打成一片,网红过去都被局限为一个特定的群体。这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经历这个变迁过程的人普遍认为,网红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因为他们的人格特征。但现在这个分析已经不合时宜,如今的网红似乎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出彩不是单纯因为个性。
何谓网红,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似乎很难,一个明显的例子,最近霍金开通微博账号,很快他就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有评论分析霍金人气高涨的原因,不是因为科学而是因为娱乐,并认为霍金已经成了网红。这种评论表面上看让人生疑,毕竟霍金是人们印象中的精英,但如果看看他的微博内容就可以发现,他与网友的沟通方式充斥着网红思维,微博中的霍金俨然不是科学家,而像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段子手。
由此不难看出网红的几个重要构成要件,首先网红是一个自媒体,有评论认为网红即媒体,但是日常见诸网络的网红又不同于常见的自媒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热门事件的当事人,而是有自己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不能简单表述为个性,很多时候只能说是一个媒体风格。比如说Papi酱,她之所以走红,显然不是因为她的性格魅力,而是她的吐槽,也就是她所生产的内容;再比如,霍金之所以被视为网红,除了他的知名度使他的社交账号成为一个自媒体外,主要还因为他不是谈一些抽象的科学理论,而是用一种平民的方式讲述科学。
过去那种猎奇式网红已经风光不再,大概民众已经洞悉了互联网炒作思维,不会轻易被极端个性所吸引。现在的网红是靠实力取胜,经常有业内人士分析网红界竞争残酷,上位者甚少,网红光鲜的背后可能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与过去走红充满偶然性不同,如今网红已经有一套越来越清晰的生产模式,讲述什么,讲给谁听,用什么方式讲述,有评论总结认为网红正在媒体化,网红界经历数代的嬗变,其变与不变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