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春尽有归日,老来无去时。对“米寿之年”徐东旲来说,不是终日盘桓于“归日”“去时”之念,而是秉持“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努力朝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方向挺进,培育与养成“敏思足以养老,至乐莫如好学”的人生价值观。他勤于学习,锻炼脑力,以致见到徐东旲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的老人。
五六年前,因在沪访问我国派驻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位退休专家而交识徐东旲,一来二往,我们成了“往年交”,由此知悉他原任上海邮电局党委书记,祖籍浙江余姚,上世纪50年代初考入并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分配至上海邮电局,后支边于青海省20多年,1979年春调回上海。
要说他的故事很多,许是学经济出身,其亮点莫过于他爱学习、爱思考,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上海市邮电局任职期间,他主持过“国家与邮电部门经济关系”的国家课题以及参与过“邮电企业管理模式”等研究,撰写了《提高邮电经济效应的途径》等论文,两次荣获邮电部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奖。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他担任过多个社团职务及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管理专业委员常务理事、主任等职。
有时到徐东旲家中闲聊,话题并“不闲”,他总会扣住国家通信事业、金融经济发展的“命脉”主题,提出他的见解、建议。平日里,他喜欢读书、看报,在2012年的一天,他读到《新民晚报》头版上一条图片新闻,这引发了他一连串的思考:在上海某条路上,短短700米的一侧人行道,密密麻麻地竖着70根电线杆,简直成了“电杆森林”。看到报道后,徐东旲觉得十分心痛。他认为如此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于是,他提笔写了一篇名为《从“电杆森林”想到“宽带中国”》的文章,提出了实施“网业分离”方案,建议成立中国高速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网络统筹建设、统一管理。后来他把他的想法写成《关于落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几点建议》,刊于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的《老专家建议》上,引起上海市和工信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工信部为此派出了一位司长前往上海看望徐东旲,并听取他的详细意见。
2014年7月,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共同投资成立了中国铁塔公司,统筹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既有利地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建设成本,最终惠及广大用户。有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铁塔公司通过共建共享,为行业直接和间接节省资金400多亿元。去年5月,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为徐东旲颁发“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对过往历史,徐东旲显得平静、淡泊,他说:“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仍要发挥作用,让自己有所为,将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有价值。”有人把晚年当作“玩年”,把养老当作“养生”,徐东旲不一味反对,但如何“玩”,如何“养”却有讲究,其中动脑、敏思、钻研、好学,不失是颐养天年的良法。如今,徐东旲又把思考、视野转到中国通讯如何保障国家安全、国防事业上。新一轮改革大势已经起势,正值中流击水、闯关夺隘之时,徐东旲的“敏思”“所为”值得年轻人学习,更值得老年人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