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赛事,在上海演绎出的是不同的味道。有数百年历史的马术文化,在上海衍生出了“中国味道”。
上海形象
上海石库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富有上海元素的图案,在每一个马术障碍杆上,清晰可见。通过电视转播的镜头,全世界观众都能发现,上海站的比赛,有些不一样。“我不希望人们说,这个赛事同迈阿密站完全不同,也很忌讳人家说,上海站和其他站差不多、挺好的。”上海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道出真心话。
从比赛的级别,马房的管理,以及VIP包厢内精致的英式下午茶,所有赛事方面的细节,都符合环球马术冠军赛的标准,这项欧洲最高级别马术赛事,在上海被打造得原汁原味。
然而,地域特点、城市特色,在上海站又是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华艺术宫,这座上海近年来新崛起的地标式建筑,向全世界观众呈现出了人、马同上海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的画面。
上海之爱
艾德温娜,马术冠军赛上的巾帼骑手。在环球马术冠军赛历史上,只缺席过一站赛事。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令她也收获了爱情,环球马术冠军赛(GCT)总裁兼创始人扬·托普斯,也是她的教练,与她在2011年夏天喜结连理。那一季,她荣膺年度总冠军。从此之后,环球马术冠军赛一站又一站的赛事上,夫妻开拓出一片天地。
出于对上海的喜爱,今年新设的团体赛上,总裁夫人艾德温娜披挂上阵,携手另一美女组成上海天鹅队,并在墨西哥城站夺冠。之所以取名上海天鹅队,是因为在她们眼中,上海如天鹅般妖娆、美丽、自信。
工匠精神
在马博会现场,一家意大利品牌的马靴制造商展位上,裁缝克里斯正拿着卷尺为一名客人量腿脚尺寸,仅测量脚型就花了20分钟时间,“每个人的腿肚、腿型都是不同的。我们每隔3厘米,就量一次。”随后,数据被传送到意大利著名的皮具小镇,由工匠手工打造完成。他们的客户,包括了中东、英国等皇室成员以及奥运选手。克里斯介绍,“现场我们就已经销售了不少马靴,还有一些人直接来定制。我们在中国内地没有专门的柜台,但我发现,我们品牌的专业度在中国马术圈的口碑也已经扩散开来了。”
此外,英女王伊丽莎白最爱的鸟笼晴雨伞、泰坦尼克号上的银制刀叉、凯特王妃钟爱的礼帽……这些拥有悠久历史的英国品牌,在“英国小镇”上琳琅满目,询价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
马术运动的百年历史背后,是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传承,这也与上海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
三位一体
阿拉伯马业展位上,两位美国人正在通过iPad上的照片,向客户推荐他们在美国马场的阿拉伯马,“三天来,我们接到了不少订单,之前我们只在北京参加过马博会,这次在上海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懂马了。”马场主乔治说道。
这是今年赛事的一大亮点:充分发挥赛事平台的作用,实现赛、会、展“三位一体”的联动。
中欧马产业研讨会,刚发出邀请就得到热烈反响,吸引了如荷兰卢卡斯律师事务所的专员,这是一家从事马产业链经济的世界著名律师事务所。马博会则吸引了50多家参展商,数量是去年的4倍。
姜澜指出,“尽管马文化的孕育和渗透,中国尚需时间,但对于这项拥有百年历史的运动项目而言,中国市场是有吸引力的。”在久事赛事看来,新兴的市场有了,关键是怎么寻找出中国市场的生存之道,让赛事繁衍出应有的品牌价值,将中国味道融入其中。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