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水泵房的改造,对于石泉路街道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街道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传统的城市更新工作更为关注大尺度城市空间,而微空间才是居民生活的核心。社区更新中,居民的获得感是街道开展工作的重要诉求,通过系统规划、统一实施的方式提升社区空间品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水泵房的‘进化’,将成为当今城市更新新格局的极佳佐证。”
“因地制宜地‘做减法’,将水泵房自身的劣势转变为优势,用最少笔墨完成最精彩的‘转身’。”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改造理念被完美体现:曾经被爬山虎裹挟的马赛克墙面变成了素净的白墙,“不要小瞧这堵白墙,雨后落叶的黄绿色、四季鲜花的万种红色、影子的淡灰色、窗口暖灯的黄色,投射到上面,会显得更美”;又扁又短的高侧窗被拉长、拔高,用最简单的手法优化并赋予南北两个立面不同内涵。原先为沼气预留的孔洞成地下室最好的采光天井,机械吊装孔洞意外地成为空间中最好的装点。“曾经这里肮脏、潮湿、阴暗,现在则‘变身’成了别致的健身房,天窗投射下几何感强烈的光斑装点墙面成为南立面中最引人的元素之一。”设计师指着地下室介绍道。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泵房的改造是首次尝试,接下来,在总结此次改造的经验后,将继续推进社区更新工作,“希望通过整体梳理为更长远的社区建设带来指导意义。”
设计方则表示,社区更新需要直接与受众人群加强沟通,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为有效的地方。为此,规划设计师需要转换工作角色,从单纯的技术方案提供者转变为社区更新的参与者和各方利益的协调。
现在,改造后的水泵房不但是一个城市更新新格局的佐证,更是记录和传承城市微空间更新的场所。日前,一场关于从石泉路街道出发,着眼城市更新的社区空间更新计划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