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一部国产电视剧《欢乐颂》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剧中很多情形反应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外表光鲜亮丽,但其实总是被家庭拖累,30多岁一无所有的的樊胜美在父亲中风住院面临10万元手术费时的无助和绝望,面对父亲的生命,四处找人借钱却无果,母亲甚至为了借钱跪在好友面前……
其实,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案例,白领阶层,一身名牌,小资生活,最终被突如其来的大额医药费打垮,明明一年几千块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用了全家人的积蓄(房子)来解决。
作为个人、家庭抵御重疾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重大疾病险是以重大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疾病保险。即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立即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可以说,重疾险是转嫁大病风险的理想选择。在决定是否投保时,消费者首先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 误区一 重疾保障年纪大了才需考虑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重大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而且重疾险价格通常并不便宜,因此等到中年才适合购买。但事实上,随着重大疾病发病的日趋年轻化,重疾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顾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投保越晚就意味着为同样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费。最重要的是,由于重疾险通常还设有投保年龄限制,达到一定年龄,比如55岁或60岁以上就很可能无法投保自己心仪的产品。
再者,重疾险并非想买就能买到的。除了年龄因素,身体状况因素也决定了能否被承保.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是保险公司最欢迎的优质人群。而如果身体状态已经呈现亚健康,甚至出现了某些慢性疾病,那么再去申请投保重疾险,可能会被加费,或者对某些身体器官方面的保障责任做除外处理,最可惜的状况甚至可能是被拒保。换而言之,重疾险并不是谁都可以买的,所以还是要趁早规划。
● 误区二 买了重疾险“什么大病都能保”
投了“重疾险”,所有重病大病就都能保了?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对于“大病”、“重病”的认知范围可能都不一样,而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而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自行增加部分疾病,可以说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在投保时可以详细了解。
● 误区三 重疾险产品保障种类越多越划算
不少消费者会认为,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产品的性价比也越高。
健康险专家表示,“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25种行业统一定义的重大疾病此为保障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险增加了一些疾病种类,但相应地,保费也自然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太平人寿的保险专家提醒,“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其实都是一致的,那么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和数量,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比如市面上一些险企的重疾产品就包括了轻症重疾的保障,对消费者而言更具有现实的保障意义,其附加值更高、也更实用。”
避开了以上误区,与选购其他险种一样,消费者在选购重疾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技巧,同时根据自身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重疾产品。
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