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王意如
  ◎ 王意如

  多年前,读过王安忆的《六九届初中生》,近来又读了金宇澄的《繁花》和赵丽宏的《童年河》,这些小说都像是泛黄的生命相册,把一帧帧盖有青春印戳的旧照片送到读者的眼前。近读宋坚雷所著的长篇小说《七九届高中生》(文汇出版社出版)也是如此。西藏路、泥城桥,华侨商店门口的“打桩模子”、乍浦路上的饭店……这些场景相信也能让一般读者接受,但是,它对于曾经在小说所表现的特定的时空中生活过的人来说,是格外有会心之处的。 

  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对沈嘉毅和郝予兴两人生活轨迹的线性铺叙。如果不是那个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庄叔”,小说几乎连悬念都没有。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却在剧烈的颠簸中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原本是班干部、好学生的郝予兴,由于偷尝禁果而跌入命运的低谷,后来又奇迹般地绝地重生,成了身家过亿的企业家;而在高校一路青云直上的沈嘉毅,最后竟递交了辞呈,打算退隐江湖。没有人可以指责这些情节的荒诞不经,因为这些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就是荒诞的,而这,恰恰是这本小说最重要的价值。

  小说开头,沈嘉毅母亲沉重的脚步,把我们领进了一户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人家。在上海,这样的人家就像一滴水一样普通,然而却也在劫难逃。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这家人就像动物一样地苟且着——为了活下去。而既然活着,原本属于人性的一切,就都会顽强地、甚至不惜扭曲地露头,包括性。郝予兴和卢蓉的遭遇是如此,作者用隐笔写下的沈嘉毅和汪姐的故事更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前者被人发现了,其后果不仅影响了郝予兴的一生,也影响了卢蓉的一生——她做检察官时的不近人情,她和老检察长的暧昧以及她最后的剃度出家,都和青春期的伤痕不无关联。后者没被发现(感谢作者这么来写),这段双方都很克制的畸恋,就演化成了温馨的如烟往事。两相对比,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情爱和性爱的最大敌人,不是年龄,不是场合,甚至也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外力的粗暴干涉。这种干涉会把即使很美好的东西也变得丑陋不堪。

  尽管走过的路百折千回,两个主人公最后可以说都到达了事业的巅峰,但却都没有收获完美的爱情(沈嘉毅最后与小保姆的结合,怎么读都觉得是作者的败笔),因为他们的初恋,如同一切最美好的人生体验一样,被撕裂为碎片,深深地锲入心底,形成无法愈合的伤口,最后演变为无形的重力,压垮了他们后来的生活。还有什么比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摧残更惨烈的么?从沈嘉毅母亲带着丈夫“畏罪自杀”的消息走进家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全体都走入了这个阴影,再也走不出来。

  我们这一代从废墟中走出来的人,有的或许已光鲜地站到了社会的高层,但我们青春时期受到的创伤,是无法用“无悔”二字抹去的。就像行将就木的郝予兴一样,尽管有7个亿的财产,尽管生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但心底的世界却只能向沈嘉毅一个人敞开。也只有他,能读懂里面多少的遗憾、无奈和不甘。

  它其实是一首挽歌,致我们那逝去的青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广告
纸上苍生箫剑情
新书推荐
给“现代病”以疗方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2016-05-22 2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