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7岁的美国商人史蒂夫·斯平纳把数据分析引入政治筹款界,从此碾压一切旧模式。
成名作:帮奥巴马拉赞助
美国的政治竞选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烧钱大战,谁筹的款多,谁的胜算就大。斯平纳的成名之路,就是从帮奥巴马筹款开始。
2007年奥巴马决定和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希拉里没怎么把他当回事。这也难怪,彼时的奥巴马看上去很有魅力,但缺乏揽钱门道,而希拉里却早早锁定不少民主党传统大金主,眼瞅胜券在握。但半路杀出了斯平纳。
斯平纳毕业于哈佛商学院,2002年成立一家运动技术企业,热衷投资初创企业。他被风险投资人马克·戈伦伯格拉进筹款圈,第一次参加为奥巴马举办的筹款活动就深受鼓舞,自己也组织了一场,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成立非官方助选外围组织“企业家支持奥巴马”(后更名为“技术支持奥巴马”),取得2600万美元的惊人成绩。
到奥巴马宣誓就职时,竞选官员已将斯平纳列为总统第八大筹款人,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梦工厂大股东大卫·格芬和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齐名。2012年,斯平纳排名跻身前三名。
这名募捐达人的筹款方式说起来并不难——研究社交网络,通过层层介绍挖掘硅谷技术圈,而这个圈子几乎人人有能力开出法定最大额度的支票。最关键的是,他找到的“钱袋子”会自发寻找下一批“钱袋子”。这个办法现在看来不奇特,在当时却是首创。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资深时政记者乔舒亚·格林将斯平纳的成功之道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硅谷、法定最大额度和社交网络。按照格林说法,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竞选总统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奥巴马参选时硅谷已成新贵代名词,而不少身家可观的技术人士对共和党总统乔治·W·布什及其政策颇有微词,更倾向于民主党;第二个变化是,2002年底出台的麦凯恩-范戈尔德竞选筹款法及后来相关法院裁决,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政治捐款金额的限制,却对捐款人数不作要求,如何聚沙成塔成为吸金要务;另外,脸书等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不仅成为重要的竞选宣传平台,更是不容忽视的筹款渠道。希拉里只知参照丈夫当年路子备选,却忽视这些变化,将“钱袋子”拱手让于奥巴马,也让斯平纳名声大振。
在戈伦伯格看来,随着竞选捐赠规则变化,筹款重心早就由“写支票的人”转移到“能拉钱的人”身上。如果法律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开出一张2000美元的支票,“谁要是能举手说可以募捐到5万美元或10万美元,谁就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斯平纳就这样成了香饽饽。
大数据:让筹款有的放矢
奥巴马竞选成功后,斯平纳开始思考如何让筹款更高效。他从“大数据”中找到了答案。
斯平纳回忆当年为给奥巴马募捐,一头扎进各种社交网络,苦苦研究朋友资料,“琢磨他们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这是个笨办法,耗时、费力,单凭大家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只言片语、照片视频很难辨别。“2008年我每天联系的人当中有一半说我是个混蛋,竟然支持奥巴马而不是希拉里,就此断送了友谊。”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朋友被他说动。其中有些人不仅自己捐款,还积极发动周边朋友捐赠。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捐款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奥巴马,将他推向总统宝座,也向世人证明这种筹款模式的价值。
如何将这种模式变得更科学更高效?经朋友引荐,斯平纳认识了拥有计算机学和图书馆学双料学位的工程师阿伦·雷达伦。两人2013年共同成立一家名为“加速软件”的公司,开发出一套数据分析软件。这套“加速”软件模拟斯平纳筹款时琢磨出的一套流程,挖掘联系人,确定最佳捐款目标,识别出可能有助于实现捐赠的个人信息。
“加速”软件经过一年用户测试后推出,让人大开眼界。任何人——无论是竞选人、谋士还是筹款志愿者——只要上传谷歌邮箱、微软邮箱、职业社交网站领英或其他平台上的联系人名册,说明筹款目的,软件就能从成千上万的公共、私人网站和数据库中聚合海量信息,从公共选举数据库、政治团体、慈善机构、非营利组织乃至高校资料库中核对姓名、提取信息,判断名册上人员的政治倾向、是否支持过某个具体候选人等,从而避免拉赞助时因识人不明造成尴尬、甚至影响友情。软件还能将这些联系人依捐赠能力和捐赠意愿排名,无论这些人先前是否参与过捐款。
“对我来说,筹款的关键是尊重,”斯平纳说,“你不仅得知道给谁打电话、要说什么,还得知道不能给谁打电话。”要让人高高兴兴掏腰包支持某项活动,需要了解的不仅是对方政治倾向和捐赠风格。斯平纳将平时的为人之道融入到技术研发中,让软件功能进阶不小。他与人交往常从一些非政治主题入手,如共有的母校、孩子一起上的学校等,看似不起眼的信息最后帮了大忙。
“‘加速’软件其实就是软件版的史蒂夫·斯平纳,”知名媒体战略技术企业蓝州数码公司创始人乔·罗斯帕尔说,“他把自己的个性和经历融入了代码里。”
“加速”软件一大过人之处是能拿下即使职业筹款人也常望而却步的两大钱仓:从没捐过款的人和资助过对方阵营的人。数据显示,大多数竞选活动中,95%的捐赠来自先前金主。可斯平纳帮硅谷人罗·康纳竞选国会议员时,软件列出的筹款名单出现了上百个新名字。最后,实际捐款人中仅有三成原本就支持康纳,其余全是新面孔。
反转剧:都是为了钱
最近几个月,加速软件公司在华盛顿变得炙手可热。不少顶级职业助选人都在谈论它对于政治筹款的巨大意义。
不管来自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无论是参众两院议员、州长还是两党下辖的全国委员会,纷纷购买“加速”软件,每年1.35万美元的起步价挡不住他们的热情。不少大型技术企业也纷纷与加速软件公司拉关系,其中既有支持民主党的蓝州数码公司,也有当年帮助共和党人罗姆尼竞选总统的数字广告公司“锁定成功”。
对锁定成功公司创始人、罗姆尼竞选团队数字主管扎克·莫法特而言,成为加速软件公司的客户多少有些尴尬。5年前,他的同事们费尽心机要把斯平纳赶出华盛顿。
2009年,斯平纳进入美国能源部,帮助推行奥巴马的清洁能源计划,负责向有潜力的清洁能源企业发放总额300亿美元的联邦补助和贷款担保。这是个大项目,整体也很成功,资助的初创企业中不乏特斯拉汽车公司这样的未来之星。但太阳能初创企业索林德拉公司2011年倒闭,成为项目污点,让共和党人揪住大做文章。
索林德拉公司之所以能获得5.35亿美元贷款担保,主要在于它的技术开发不需要依靠硅,这在硅价昂贵的大背景下是个不容忽视的竞争优势。但就在美国能源部发放贷款担保不久,硅价大跌。共和党人忙着找茬时,发现一封电子邮件显示斯平纳曾安排副总统参加索林德拉的剪彩仪式,于是他成了替罪羊,尽管资助索林德拉的决定是在他进入能源部前就定下来,文件也显示二者间交集仅限于那场活动。
为给竞选对手奥巴马抹黑,罗姆尼借题发挥,媒体对斯平纳也追着不放,共和党拥趸群起攻之。罗姆尼败选后,这些攻击随之消停,但斯平纳的媒体形象严重受损,他不得不聘请搜索引擎优化公司帮忙修复声誉。
同一批共和党人,如今却对加速软件公司产品青眼有加。虽然斯平纳表现出“既往不咎”的态度,称自己“受宠若惊”,对方却觉得有些尴尬。
“我是不是希望他没有参与过(索林德拉的事儿)?”莫法特说,“当然是啦。但我要对我的客户负责。要不是认为这个产品能帮他们,我会站远点儿、绝不参与进来。”但对于斯平纳的“吸金”能力,莫法特心服口服。他说,斯平纳解决了让不少共和党人困扰已久的难题。罗姆尼的竞选团队也做过类似的数据分析工作,“但我们是手动操作,因此不成规模。”
王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