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 收入多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有近十年的创作几乎是中断的。一年只画20张左右,而且全是复制原有作品,少有重新创作。”虽是雨天,曹秀文的画室人气不减,回忆不时被参观和买画的游客打断。
60岁的曹秀文是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山农民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作品《采药姑娘》获中国农民画展一等奖,1982年《渔家乐》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夫人选中收藏,1991年赴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会议,是金山农民画的一张名片。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金山农民画虽然蜚声中外,却乏有流通渠道。曹秀文回忆,当时一年画作收入只有几千元,后来她便开餐馆、带孩子补贴家用。
相比,陈富林的境遇要好一些,因为在市区有朋友,他从20年前就将画作放在友谊商店、波特曼酒店等处寄卖,很受外宾欢迎。但是,场地和画商都有抽成,最终到手所剩无几,甚至还遇到过有人卷画跑路的情况。
2006年4月28日,“金山农民画村”建成开放。6户农民画家受邀入驻“丹青人家”景区,曹秀文笑称自己“第一个报名”,她和陈富林的画室相依,成了“邻居”。
画村被命名为“上海市乡村旅游精品线”之一,游客纷至而来,农民画家们再不用赴市区寄卖,也不用担心被画商抽成,而是有了自己的展示与销售之所,收入不仅稳定,也增长不少,“知名画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更重要的是,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与农民画家面对面,互动方式早已不限于买与卖。近年,上海多所国际学校将农民画村设为课外活动的基地,曹秀文也收了一名日本学生,还计划邀请她赴家乡大阪共同举办画展。
农民画村 游客来了
“景区对农民画设有指导价,避免恶性的低价竞争;每幅画作出售后,须到景区办公室盖章,对伪劣品假一罚十。”画村成立之初,先确立了一套系统化的规程。
“做规矩”,是为了保障金山农民画的质量与价格。时任枫泾镇旅游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的丁四云坦言,陕西户县就是前车之鉴。作为中国农民画的发源地,户县曾走过一段低迷期,进入市场后没有及时规范,以致后来严重泛滥,售价低至8元、10元一张,“我们就是要主动踩刹车。”
伴随农民画村内部市场成熟,画家们在经营上也各成风格,这些最初的规则逐渐淡化。2008年4月,来自吉林东丰、天津杨柳青、陕西户县、重庆綦江等地的农民画家进驻画村,“金山农民画村”升格为“中国农民画村”。
走过十年,“农民画村”并非没有低谷。最初,由于农民画自身品牌,加上早期活动与宣传力度,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画村还被列入全市30条“世博之旅”线路。但是,伴随新奇劲头过去,问题也逐渐凸显。
由于距离枫泾古镇及交通枢纽较远,且周边配套设施有限,画村的客流量有起有伏。景区疏于修葺,外地画家的工作室门庭冷落,遭受媒体质疑。对此,2014年画村全面排查硬件设施,改造木桥,翻建木栈道,并与画家签订考勤协议,加强画室的值守。
“文旅结合,挖掘农民画村内部和周边的休闲旅游潜力。”枫泾镇副镇长干翠宝介绍,2014年4月,国内首个倒置屋旅游项目“波兰倒置屋”落户枫泾,就位于农民画村景区门口。2015年9月,枫泾房车露营地在农民画村揭牌,成为距离市区最近的房车营地。今年,枫泾镇对以农民画村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园区修编规划,旨在科学布局、全面提升。旅游带动效果显著,根据统计,这两年农民画村客流量增长不止一倍。
农民画院 “山寨”少了
目前,共有26人获评“金山农民画画师”,但是由于农民画村布局设计,十年来入驻的本地画家始终只有6户,尽管也会展览与出售其他画家的作品,但数量与影响毕竟有限。如何保护与发展这项民间艺术?
金山农民画院是“孵化器”。1989年金山农民画院成立之初,秉持“以画养画”思路,以作品展示与销售为主,自负盈亏。进入21世纪,画家群体成长,画村对外开放,金山农民画院重新定位,回归服务与公益,2009年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培训辅导、展览交流和塑造品牌的职责归于金山农民画院。“农民画家与传统艺术家不同,生性自由,有时要‘命题作画’鼓励他们创作。”金山农民画院院长奚吉平介绍,每年画院都会挖掘一些特定主体,组织画家外出采风,定期举行比赛和展览。例如,与金山区科协合作征集科普画作参加“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与金山区纪委共同发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政作品大赛,还有今年初举行的“画说渔村”——金山嘴渔村写生采风活动。
仿冒与山寨,是许多农民画家心中难言的苦楚。长期以来,由于维权成本高、耗时长、取证难,“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导致金山农民画遭遇侵权。很多画家甚至不敢出版画册,生怕画作一面世就被盗版。
“农民画家是弱势群体。”奚吉平说。金山农民画院向市版权局争取优惠,最终后者为农民画作者无偿登录和保护版权,颁发知识产权保护证书,至今已覆盖25名农民画作者、142件作品。
此外,画院近年积极出击,与上海文化执法总队、市版权局一同,前往农民画盗版山寨严重的场所“打假”,起到震慑作用。金山农民画院发现作品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丝绸公司印制在围巾上、被酒业公司使用在包装上后,与市文联所属文学艺术家权益维护中心沟通,达成了调解协议。“期待全社会的共同认知,收藏和购买原创作品,促进农民化业态的健康发展。”
农民画派 传承有了
小到手机壳、U盘和交通卡,大到落地灯、窗帘和餐桌椅……在金山农民画院的展示厅,农民画被栩栩如生地复制在生活用品上,这百余款衍生产品均由金山农民画院创意开发。
这无疑是金山农民画的一条出路。早在2009年,中国农民画村就成为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2014年底整合资源重新授牌后,成为金山唯一一家市级文创园。
金山农民画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然而传承却并不容易。
陈富林家被誉为“农民画世家”,家中四代九人都会作画。陈富林的大女儿陈修在农民画的基础上开创“原派”,改变传统画法向现代城市艺术转型。两个刚大学毕业的孙子,也是农民画爱好者,不过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并非“以画为生”。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一家之责,可喜的是,一系列有益尝试,让民间艺术的种子逐渐发芽。金山农民画院先后培养农民画作者1000余人,并推荐十余位画家加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其中一些“70后”正成为新生力量,逐渐挑起创作大梁。
《金山农民画和家乡民间文化》校本拓展型课程、《玩转金山农民画》体验课程……金山区枫泾小学,立足农民画特色教育,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并将系列课程排入一至五年级课表,保证每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
“我们不仅是教画金山农民画,更需要以金山农民画为突破口,将农民画所表现的上海地区人们生活中的风尚、礼节、习惯等民俗文化传承下来。”金山区枫泾小学美术教师许育梅是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负责相关任课教师的培训和课程的研讨。“金山农民画源于原生态的生活,我们希望引导学生从了解金山农民画,到关注生活,描绘生活,热爱生活。”
日前,“江南风情——上海金山农民画特展”在泰国国家美术馆落下帷幕,这是金山农民画走向海外后,首次在国家级的艺术殿堂展出。
早在2006年,金山农民画就与长城、黄河、大熊猫、京剧脸谱等齐名,列入十大“中国元素”。也是这一年,在金山农民画的主要发源地枫泾镇中洪村,一座集创作、展示、流通的“农民画村”建成开放。
十年回望,与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通,金山农民画有固守亦有突破,尝试探寻艺术传承与市场发展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