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前趋势发展,北约和俄罗斯的战略对抗可能进入短兵相接阶段,但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在玩一场危险的“近身对峙”,不断试探和突破对方战略底线,亮明和维护己方的战略底线。
北约此次决定驻军中东欧是乌克兰危机后重新强调集体防御的“复活”北约战略的最新动作。之前,北约已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对抗行动,对俄“潜在侵略威胁”进行威慑。
当前,美国及北约的军事力量已在俄周边形成“群集环伺”局面。北约下月初将在华沙召开峰会,预计还将出台对抗俄罗斯的新战略举措。
面对北约的压制和围堵,在俄方看来,美国及北约布下的战争绞索已一圈圈拉紧。对此,具有大国情结和不甘屈从的俄罗斯在表达愤怒的同时,开始采取行动从多个层面进行反击,亮明战略底线。
针对北约正在部署的反导系统,俄方发展新型弹道导弹、加强突防能力,在加里宁格勒飞地部署了“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增加前沿地面部队等。俄国防部国际条约管理局前局长布任斯基认为,反导系统破坏战略稳定,促使俄罗斯不得不进行反击。
今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峙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双方“近身对峙”,虽然不至于发生战争,但军备竞赛和军事摩擦难以避免;二是双方“近身对峙”引发武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然而,后者显然不符合双方根本的战略利益,欧盟国家尤其是德法等西欧国家会明确反对。
某种程度上,双方当前的“近身对峙”更像是在试探和伺机突破对方战略底线,同时亮明和维护己方的战略底线。为此,擅长战略博弈的普京恐怕不会让“近身对峙”演变为“近身肉搏”。虽然普京在公开场合对北约反导系统表示极大愤怒,但在严厉警告美国后依然表示,俄罗斯不会卷入军备竞赛,而是将按部就班推进既有战略。
新华社记者 杨民青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