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诗的“肌肉男”
1958年6月5日,利伯曼出生于苏联基希讷乌(今摩尔多瓦首都)一个犹太人家庭,其父列夫·利伯曼是一名作家。受父亲的影响,利伯曼也很喜欢文学,在中学期间就发表大量诗歌。利伯曼还是个语言天才,他精通俄语、罗马尼亚语、希伯来语,只是英语略差一些,但也能正常交流。
20世纪70年代,苏联国内有大量犹太人,但苏联与以色列(犹太人主导)处于敌对状态,苏联犹太人的政治环境也很微妙。受犹太复国主义(也称锡安主义)思想影响,利伯曼的父亲多次向苏联政府申请移民以色列,1978年全家终于搬到以色列,并主动要求定居在以军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领土诺克蒂姆。为表示效忠新祖国,利伯曼特意将自己带有斯拉夫族特征的原名“埃维特·洛维奇·利伯曼”改成犹太族特征的“阿维格多·利伯曼”。
为了响应“保卫祖国”的号召,利伯曼加入以色列国防军炮兵部队,被授予下士军衔,这也成为他担任国防部长前唯一与军队有关的经历。退役后,他考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政治系。读书期间,利伯曼加入名为“卡斯特尔”的学生俱乐部,该俱乐部实际是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外围组织,主张“犹太民族利益至上”,视巴勒斯坦人乃至所有阿拉伯人为“敌人”,当时卡斯特尔俱乐部与阿拉伯学生团体关系紧张,经常发生暴力冲突。利伯曼的同学扎哈尔加回忆,利伯曼有一副“肌肉男”的体格,他经常参加斗殴,还总是大喊大叫,为己方壮胆助威。
在要害部门行走
大学毕业后,利伯曼进军以色列政坛。1988年,利伯曼结识了利库德集团的少壮派内塔尼亚胡,两人互有好感。1993-1996年,利伯曼以利库德集团总书记的身份,辅佐内塔尼亚胡冲击以色列总理宝座。1996年,内塔尼亚胡如愿当上以色列总理,利伯曼因功被任命为总理办公室主任。
可是,利伯曼在“总理管家”的位置上只呆了一年就拂袖而去,原因是内塔尼亚胡在美国的压力下,同意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冻结犹太定居点建设,这在利伯曼看来是“不道德的妥协”。1999年,他在利库德集团之外成立家园党,成员主要是原苏联犹太移民,他们反对与巴勒斯坦谈判,鼓吹制定“以色列是犹太国家”法案,驱逐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1999年,家园党参与议会选举,拿下多个席位,利伯曼首次当选议员。他倡议以色列公民必须签署“忠诚誓约”,否则将丧失公民资格和投票权。
由于家园党得到广大犹太移民的支持,历届以色列政府不敢得罪利伯曼。2001-2002年,他出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批准修建9千米长的高速公路,将包括家乡诺克蒂姆在内的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与耶路撒冷连接起来,为更多犹太人前往约旦河西岸定居提供便利。2003年,以色列政府为了履行巴以协议,释放350名巴勒斯坦政治犯,但利伯曼竭力反对,扬言“应该用卡车将他们扔进死海”,结果被解除了政府职务。
之后的几年里,利伯曼带领家园党与其他政治势力“分分合合”,由于家园党长期占据议会第三大党的地位,它的态度往往决定政府的去留,以至于有媒体将家园党形容为“以色列议会的关键少数派”。2009年,内塔尼亚胡再度出任总理,为了巩固政治基础,他选择与利伯曼结成长期执政联盟,任命其担任外交部长。在此期间,利伯曼经历人生最大的一次起伏:2012年12月,有人举报利伯曼在工程竞标中采用欺诈手段,以色列总检察长决定起诉利伯曼,他坚称无罪,但不得不辞去外长一职。但一年后事件出现反转,利伯曼被判无罪,并于2013年底重返以色列外长“宝座”。
巴以和谈恐生变?
早在2013年利伯曼复任以色列外长时,就有人发表反对意见,以色列左翼议员梅雷茨曾表示:“他对于正在进行的以巴和谈来说就像一颗‘炸弹’,他的复职只会恶化以色列的对外关系。”这种看法并非政治斗争中的“泼脏水”,实际是利伯曼在其政治生涯中不断发表极端言论的结果。
外界担忧,比外交部长更具实权和影响力的国防部长职位落到利伯曼手中,可能让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更为不安。美联社称,以色列内阁进入“极端民族主义者主导的时代”,刚刚去职的前国防部长亚阿隆也表示担忧,“危险的极端主义者已经占领以色列国家”。以色列工党批评内塔尼亚胡让利伯曼掌握军权,“等于放弃和平”。
对于这些指责,利伯曼并不接受。他在个人脸谱账户撰文称,为了以色列的长远利益,他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必要时可以重划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如果新巴勒斯坦国版图包含我的家乡诺克蒂姆,我愿意从那里迁走”。利伯曼还强调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不是“永远的敌人”,比如他曾在1998年威胁如果埃及支持巴基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会在“必要时”轰炸埃及阿斯旺大坝,而到了2011年埃及政局巨变后,他又强调埃及是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利伯曼表示,在安全领域,他将推动以色列与美国、北约的全面合作关系,希望以色列加入欧盟和北约。他还警告伊朗是以色列“最大的战略威胁”,要求美国和欧盟继续保持对伊朗的高压态势,阻止其发展核技术。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