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蝙蝠仅仅生活在所罗门群岛上,它们的巨大牙齿不太像蝙蝠牙,用来咬破椰子和其他坚硬的果实。科学家们见到了这种蝙蝠,将其收集起来,但是他们一直错误地把该物种当作在同岛生活的另外一种大型黑色蝙蝠。直到有一次,在各个博物馆之间进行奔波期间,海尔根才认识到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异。那一次,他长途跋涉到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这里是同时藏有这两种动物的少数机构之一。把两种动物并排放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个物种的腹部呈现出香蕉黄,背部长有下垂的毛发;而海尔根的蝙蝠是黑色的,长着短毛。此外,两个物种嘴里的每颗牙齿都是不同的。海尔根说:“世界上两种最大型的蝙蝠生活在一起,应该可以很容易区分开来。只是因为两种蝙蝠体形都大,都是黑色,因此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区别。”
这种混淆现象是常见的,因为涉及这个领域时生物学家们通常没有时间,或者是不具备专业知识,没法仔细审查所掌握的一切标本。他们首先采集标本,然后再提出问题。最终,大量的标本储藏在自然历史博物馆中,而有能力对这些标本进行分类的分类学家在人数上却越来越少,他们有一种难以应付的感觉。根据一项研究,博物馆的标本平均等待21年,才能获得正式的描述;一条可怜的蝮蛇被忽视了,在储藏架上等待了206年之久。
这就意味着许多“新”物种已经呆在罐子里和架子上,在等待被人“发现”的同时,表面上逐渐地积聚了一层尘土。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以及昔日其他著名的博物学家,通过奔波于各大洲和岛屿之间,为丰富多样的生命进行登记分类;然而,现代的博物学家们通过往来于世界上的博物馆之间就可以做出同样的发现了,因为各种动物就呆在那里。海尔根说:“这样的做法很古朴,但目前仍然在这么做。”
海尔根有点像“哺乳动物发掘机”一样,到目前为止他公开揭示的哺乳动物大约有30种,还有大约20种尚待公之于众。考虑到哺乳动物类已经为人类所熟知,他做出这些发现真可谓一项壮举,感人至深。海尔根的策略简单而有效:去发现那些所谓的“盲区”——那些还没有人彻底研究过的一类哺乳动物,前往能够到达的每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审查能够找到的每一个标本。那只大型猴面蝠就是这样发现的,而且海尔根的绝大多数著名的发现都利用了这样的方法。 胡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