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立突击队
平时,十里地对一个训练有素的侦察兵来说,根本不足挂齿。而现在不知咋搞的,十里地好似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多少意志和力量啊。再说,金志勇是私下开“后门”请假出来的,现在回去全团的人瞪着眼瞅,脸往哪搁,他更加怯步了。
金大刚,某师政委见侄儿竟敢在眼前耍赖,气愤极了,真想一枪毙了这孬种。可惜,这儿是灾区,不是战场。三思之后,他改变了态度,认为快鞭打慢牛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他拿出一个师政委做一个战士思想工作的土办法,漫不经心地讲起25年前一个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如何在雪地里爬了三天三夜寻找团指挥所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感人,师政委眼里闪出了泪花,侦察班长听了也很感动,好像这个故事小时候听谁讲过,但没有眼前这个长辈讲得具体生动。他问这个战士是谁,师政委说:“你只要起来跟我走,到时候我一定告诉你!”侦察班长明白了这个故事的用意,跟着伯父走了。
伯侄俩带着满身伤痛,走走爬爬,爬爬走走,足足行了三个多小时,从路南区来到路北区,终于在子夜12点前赶到了团部营地。
唐山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停车场,吉普车,电台指挥车,炮车,成群结队的军人,瞬息聚集,瞬息分散,时进时出,完全形成了战斗状态。“紧急集合!”军首长神采威武地莅临团部。“立正!”我们全都整装列队,毕恭毕敬地欢迎没有军衔的将军。
军首长检阅部队后,作出指示:唐山地震灾情异常严重,各部队救灾任务艰巨,务必从战略高度制定完整的作战(救灾)方针,从战术角度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攻坚、突击等战术,及时有效地完成各种救灾任务。
根据军首长的指示,团长宣布了一项命令:“为了适应唐山抗震救灾工作的需要,兹决定:选择部分同志组成××军××师××团唐山抗震救灾突击队……”我受命担任突击队队长,晋太和、金佩贤、金志勇、郑建国、刘文华、赵正福、陈明山、周幸生、顾金富、孙杰等十位同志为突击队队员。
黎明前,寂静的马路上,战士们酣睡的均匀鼾声被一阵吆喝声搅乱了:“起来!快!”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发现营长正在发号施令。一条大河上的桥断裂,影响唐山救灾线路的畅通,突击队立即前去支援舟桥部队完成修桥任务。
炮车剧烈颠簸,不少战友乘势打着盹儿。我摊开唐山地图,察看执行任务的地点,盘算着如何完成这次突击任务。战友赵正福凑过来,递了一支烟给我:“队长,去修桥,那儿有寄信的地方吗?”“那儿是交通要道,保准能有。”我答道,随即抬头望着他:“怎么要寄信?是给相好的对象吧!”他脸一红:“那……是给俺家里人写的。”转而,他笑道:“到时你得准我开个小差,把信寄了!”我笑了。
公路上,裂缝、坑洼时而出现,炮车来不及减速,硬是昂首直冲。我们一会被抛上一米多高,一会又被甩倒碰着车拦板,车尾卷起的灰尘直往车厢里灌。大家正扑打身上的尘土,炮车突然紧急刹车,一道河流横在眼前。
怒吼的河流,咆哮的波涛此起彼伏,一座木质公路桥被地震扯得不成样子:歪倒的桥桩拉着颤抖的支架,“咯吱咯吱”作响,断了脊梁的桥身披着坍塌的桥面,压扁了七个桥孔,剩下的十二个桥孔,伤痕累累,不断呜咽。在这座桥下游五百米的河床上,舟桥部队某连已竖起了一座木质桥骨架。舟桥部队连长见到我们,拉住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来的正是时候。现在任务是拆旧桥上的木材。”
我们攀上摇摇欲坠的旧桥,挥动斧头,拆卸一根根木料。战友赵正福见桥孔中有一根粗长的支木,就提着斧子爬了过去。他腿成弓步站在交叉的木架上,左手抓住一根木方,右手挥斧猛力砍向支木的榫口,“咔嚓”斧头卡在榫间。他用手狠劲扳动斧柄,“噌”,斧头突然脱出滑落,斧刃一下子砸在左大腿上,鲜血直往外涌,他“哼”了两声,咬紧牙慢慢地滑到河畔,寻找敷料包裹伤口。一块灰白的塑料布飘在浑浊的河面上,他赶紧蹚水抓起它,哎哟,伤口浸了水真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