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别赠言
杨其雄
  杨其雄

  编者按:又逢毕业季。毕业季意味着某个阶段的终点,也意味着新的起点。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珍贵记忆,人生路途中更有形形色色的“毕业季”。 

  1986年的初夏,我们上师大82届政教系的同学,经过四个春秋的同窗共读,已经考完试,正等待毕业典礼和毕业证书。那段时间,最忙的是同学间相互写临别勉言。

  在纪念册的首页校长就这样写,“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为教育事业作贡献。”“我帮你找,找出你的弱点:诚实、软弱。愿你永远记住我的忠告。学友,彩虹。”唯独彩虹这样给我忠告。彩虹和我同班同组还是室友,我俩知根知底,她的忠告指的是钢笔的事。

  钢笔是父亲给我的,父亲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小学教师。那时候学校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夜里办公点支蜡烛,备课和批改作业用的是蘸钢笔。

  蘸钢笔的缺憾是不耐用,新笔尖锐利得一不小心就要拉破纸,而刚刚用顺手就好景不长,没多久就磨损得没法再用了,又要拔下换笔头,这样,重复锐利——顺手——调换的过程。

  除了备课和批改作业,父亲业余还要写写稿子,用笔的机会比别人多。有时候一项内容写到一半,须得换笔头,不但换笔的频率高,而且,一张纸上写的字像两个版本似的,粗细不匀,深浅不一,很难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的一篇短小说在青年报发表了,报社寄来稿费后,父亲考虑来斟酌去,决定用稿费买一样既有纪念意义又很实用的东西,于是想到了买支钢笔。

  普通钢笔只几毛钱一支,稿费能买上一支金笔了。当然,买“派克”或者“关勒铭”等名牌是不够的,退而求其次,量钱购物,买了一支“英雄”金笔。其实,说是金笔,实际只是在笔头,特别是笔尖上有点金的成分。不过,金笔毕竟是金笔,写起来顺滑,看起来美观。喜爱写作又讲究点书法的父亲,因有了这心爱之物而高兴,把它视作珍宝一般。

  我考上大学后,临行时,母亲为我整理行装,父亲就把那笔给了我,他说:“读大学要用笔,就像工人手中的榔头,农民手中的锄头铁搭一样,是必备工具。”我深知父亲的心意,激动地接过笔。在四年里用它记课堂笔记,书写作业,撰写毕业论文。

  也许太好使的缘故,时不时有人要借用一下,尤其是写临别勉言的时候,一支笔我传给你,你传给他,这是常有的事。然而,突然有一天,笔怎么也找不到了。

  “同学们,请大家协助找一下,看看有没有一支笔—一支黑色笔杆的英雄牌金笔。”彩虹首先为我发出了寻笔通告。她是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热心人。

  在同学中立刻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一支笔,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吗?另一种认为,这支笔来历不平常,意义深远,应该找到它。

  “好了,好了。”看到两方情绪有些激化的倾向,我自打圆场,说:“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听天由命了。”

  四年来我们同窗共读,用诚信和真心筑就的班级集体,就因为一支笔,在大家行将分别之际而受到影响吗?

  弹指一挥间,毕业已经三十年了。这些年来我一直记着彩虹的忠告,并且思虑着,软弱是一种缺点,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把缺点变成优点。

  十日谈

  毕业季

  毕业只是新开始,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维嘉小燕
噪声
儿时的味道
阿牟
今夜无人入眠
夏至后六日应邀游霞浦
临别赠言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临别赠言 2016-07-21 2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