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在钱塘江南岸,与杭州城一水之隔。但在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前,两岸来往并不方便,因此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萧山隶属绍兴(会稽),民国年间则为浙江省直属县。萧山也是康熙和乾隆两位清朝皇帝下江南时,从杭州去绍兴拜祭大禹陵的必经之地。直到1959年,萧山方才划归杭州市管辖。
因我的故乡在浙东南的台州,每次来杭州都需经过萧山,可以说是从萧山进入杭城。第一次应该是将近40年前的事了,在我上大学路上。那时没有直达班车的概念,每次途中应是经停萧山的,最后穿过大名鼎鼎的钱塘江大桥进入杭州城。
那时我已经知道萧山名人贺知章,这位唐代诗人有两首《回乡偶书》传世。第一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首后半句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位于绍兴县境内,原来,贺知章幼时全家即迁居绍兴,后来成为浙江有记载以来第一个状元,他心目中的故乡是绍兴。
上个世纪末,随着家母迁居杭州,我经过萧山回家探亲的历史宣告结束。之前1996年已从萧山划出了滨江区,钱塘江大桥从此不再连接萧山。但是2000年12月28日,萧山机场取代了笕桥机场。那以后,我到萧山的机会不减反增了。无疑,这增添了我与萧山的亲近感。我始终有个愿望,希望萧山机场能以地铁与杭州城区相通,这样会更加便捷。
我同时还希望,能让萧山机场成为高铁线路的一个停靠站。事实上,只需在杭甬高铁的北侧添加一小段铁轨(就像欧洲的许多机场一样),便可以让来往的部分列车拐入机场停靠。那样的话,可以让萧山机场缩短与各市县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为全省人民服务,那样也一定能增加萧山机场的客流量和远程航班。
比贺知章晚30年出生的湖北诗人孟浩然也与萧山有缘。一天,孟浩然在萧山西部的义桥渔浦夜宿,那里正是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的汇合处。所谓渔浦是指打鱼的人出发之地,翌日清晨,孟浩然搭船溯江而上,写下了一首《早发渔浦潭》:“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时分义桥渔浦口的繁忙景象。据一些学者考证,义桥渔浦也是“唐诗之路”的起点。从南北朝到明清,走在这条诗路上的诗人络绎不绝,留下的诗作更是难以计数。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全唐诗》里,仅仅写渔浦的诗歌就有80多首。
让人高兴的是,G20即将在杭州召开,举办地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就设在萧山。
今年春夏之交,我应邀参加了浙江散文学会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有机会去到萧山西南一些村镇,对萧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走访了百年酱油老店徐同泰、东山村民宿、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游览了湘湖、天域开元,涉足的范围包括闻堰、义桥、进化、河上等乡镇。
可以说,这次采访有着美妙的开始。而在返回不久,我便开始期待:将来能与萧山有更多的相约和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