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静安警方查获,参保人员韦某和杜某两对夫妻,3年来持15张医保卡,在市九医院和瑞金、华山、华东、曙光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配药389万元,卖给药贩子,牟利上百万元。
今年上半年,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敲承重墙”投诉4000多件,反映一些业主恣意妄为地将一些明令不准敲掉的承重墙敲了个七零八落,而且振振有词,拒不恢复。
不仅上海,日前,北京“宜家”卖场在开展家居体验活动时,有顾客蹭床午休,有小孩在沙发上小便,而记者前往探访时,竟然看到有对情侣躺在展品床上搂抱着看iPad!
乘车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且常常剑指老人。西安,一名10岁男童公交车上不愿让座,被一位老妇强行拉起;哈尔滨,一名女孩因未给一个老汉让座,被老汉暴打一记耳光;武汉,一位年轻人也因让座问题,被几名老人围殴……
与当今微信圈内一些讲人性、谈高尚的“心灵鸡汤”盛传不衰的现实相比,上述这些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可谓格外刺目,而扪心自问,当大家你来我往地发送这些纯美的“心灵鸡汤”时,又是否当真用以滋养身心,将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呢?答案未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了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他所提倡的“读书不忘救国”的道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当下,也确有不少“时政潮人”,包括那些思维活跃的读书人,十分关心国家大事,针砭时弊、揭露邪恶,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不过,或许出于网络传播所需要的造势效应,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指鹿为马”的偏向,也因此,一旦角色转移、身份对换后,有人会忘却了拍案而起的愤慨,对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采取宽恕宽容的态度。
当今为老不尊现象被频频曝光,早已不止于“让座风波”,只是可惜,很少有人问个“为啥”。当今六七十岁的老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物质匮乏,其后又逢上“文化沙漠”年代,最该读书的时候读不上书,造反“闹革命”、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身心不全、情绪失落之中,不知不觉就跨入老年时代,如此细细推究下来,呀,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指责是必要的,而指责之间,又觉得,我们不妨多予体谅,更需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让人人皆为“老吾老,幼吾幼”的时代达人。
事实上,透过片片纷扰嘈杂的表象,我们的周边,又何曾缺少了始终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的优秀者呢?
最近,我与一位文化馆馆长聊天,他和我谈起他的父亲。当年,还在读小学的他和父亲一起外出,看到一位骑车人被一辆卡车撞倒在地,卡车扬长而去,骑车人躺在马路上,挣扎不起。没有片刻犹豫,他父亲大步上前,见其伤得不轻,当即呼来120救护车,父子俩陪同上车,将伤员送到附近一家医院。后来才知道,伤员是位宝钢厂工人,再后来,肇事者被追获,宝钢报记者特意找到他父亲,准备写一篇见义勇为的报道,不料却被他父亲拒绝了:“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报道的!”
文化馆馆长说,“那一刻,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而我也感同身受——这位父亲,确实是个把传统文化奉为圭臬的行为楷模。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埋怨、沮丧、咆哮、责难,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我们的社会才能荡涤污垢,我们的生活,才能清风拂面,长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