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摩拜”单车骑行体验难“膜拜” “永久”租赁运营模式不“永久”~~~
“摩拜”单车骑行体验难“膜拜” “永久”租赁运营模式不“永久”~~~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摩拜”单车骑行体验难“膜拜” “永久”租赁运营模式不“永久”
上海公共自行车租赁路在何方?
方翔
■ 除了在租赁点,似乎很难看到永久城市租赁自行车的踪影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 “摩拜单车”租还便捷受欢迎
  本报记者 方翔

  G20峰会即将召开,杭州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从8月28日开始,西湖景区周边沿线100个服务点将正式推出“扫码租车”功能,不管市民还是游客,都可以直接使用APP或微信租借杭州公共自行车(俗称“小红车”)。上海公共自行车租赁的需求量更大,现状却差强人意。“摩拜单车”火爆白领圈,租还便捷,骑行体验却难以“膜拜”,各区建设永久自行车租赁点,舒适出行,运营模式却不能“永久”。

  前天发布的上海2040年规划草案中提出,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做好“最后一公里”慢行接驳通道的建设,提供更多可供租赁的自行车,建设更多的“B+R”(自行车加停车)设施,缩短居民出行时间。

  那么,上海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究竟路在何方?

  杭州模式

  自负盈亏利用率不俗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旨在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关资料显示,从试运行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发展到2016年6月底的3574个服务点、8.41万辆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44.86万人次,累计租用达到6.75亿人次,公共自行车成为中外游客和杭州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城市交通工具。

  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累计租用量达到1.5亿次,平均日利用率是每辆车3.75次。一辆公共自行车一天的使用量,最高能达到37次。在前期设备建设上,杭州公交集团依靠政府补贴;后期运营中,依靠广告资源和模式输出,基本能做到自负盈亏。

  密集布点标准化运营

  从8月28日开始的“扫码租车”服务,对于游客来说,只需要先下载APP注册用户,并在支付宝里扣除保证金500元,扫描“二维码”租车,租车成功时,手机上会显示免费倒计时一小时,超过一小时之后,则按照阶梯式收费。车锁上也会有语音提示租车成功。如果不需要租车,保证金在退还后,将于1至7个工作日返回原账户。

  分析“杭州模式”的成功,布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杭州主城区已经基本实现300米范围内有服务点。为了让公共自行车与地铁等交通工具更好地交互,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的租车时间已经从22时延长至24时,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时间统一为每天6时至24时。至于其他一些人性化措施,也是根据用户日常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加以改进的。同时,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已经进入了标准化时代,服务点调运、维修,甚至轮胎的胎压等都有标准。

  “摩拜”探索

  扫码开锁商业化运作

  几乎是一夜之间,“摩拜单车”就让许多人“膜拜”:想用就用、想停就停。打开手机APP,你就能看到周围单车的分布,扫一扫车身上的二维码,自动开锁,骑行完成关锁后自动结账,车费只需要1元/半小时,押金299元,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以及其他网络支付手段支付。

  “摩拜单车”还有“预约”功能,你可以预约一辆附近的单车,预约完成后,这辆车就会锁定15分钟。这期间,你可以把这辆车骑走,超过15分钟,则会再次对外开放。

  定制用心破坏难杜绝

  “摩拜单车”的自行车也是特别定制的,实心胎替代了充气胎,车辆采用轴传动技术,用户骑行时就不用担心车胎没气、掉链子、或链条绞住裤腿等情况,而且车架都是采用一次压住成型,降低车辆成本。

  但是用户叫好的同时,“摩拜单车”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少数用户的恶意破坏、随意停放等,不仅大大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也影响了城市的景观。因而,从今年7月底,“摩拜单车”做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加大对不规范用车的惩罚力度:违停将一次扣除20分。信用分低于80时,用车单价将提高到100元/半小时。

  上海之路

  粗放运营欠缺人性化

  其实,在“摩拜单车”之外,上海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已经有了“永久模式”。永久城市租赁自行车在闵行区、浦东新区、宝山区、闸北区、杨浦区、松江区、奉贤区、徐汇区等已设有多个租赁点。只是合作方各不相同,因而在押金的支付和归还上,都有不同方式。

  以徐汇区为例,虽然自行车停放点包括了襄阳北路东淮海中路、北汾阳路西淮海中路等十多个停放点,但是自行车办卡点是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武康路393号甲),退卡也要在这个点,这也是许多用户诟病之处。此外,车辆受损情况也很严重。徐汇区不少永久城市租赁自行车已经出现了生锈的情况,还有的自行车的座椅都没有了踪影。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安翊青提交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协同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建设等措施,共建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议》的提案。其中特别提到,要在每个区增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并实现在本市范围内统借统还的功能,方便承租人还车。从职能部门的回应来看,自2008年以来,上海共有浦东、杨浦等9个区实行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已建立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1021个,投放公共租赁自行车27812辆,累计办卡数205689张。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用户对于自行车租赁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而寻求一条适合上海城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已在山西太原、湖北武汉、甘肃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塔城、福建厦门、广州佛山、贵州贵阳等30个省市177个城市成功推广。但要简单的地将“杭州模式”引入上海,其实还是有不少难点。

  照搬模式多处不适用

  首先,从城市规模来看,上海远远大于杭州,因而上海对于自行车的需求肯定会超过杭州,这也意味着投入会大大增加。公共租赁自行车建设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在运营中寻找到盈亏平衡点会更加复杂。同时,杭州的自行车运营,特别是在为游客服务上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在环西湖设点就可以基本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在此次推出的“扫码租车”,基本上都是西湖景区周边沿线推出。而从上海的景观来看,基本上比较分散,在设置归还点的方面,难度肯定会远远超过杭州。

  但如果仅仅依靠“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也很难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对于许多使用过“摩拜单车”来说,只要骑行时间一长,屁股和膝盖肯定会感到非常酸痛,而且遇到上坡以及崎岖里面的时候,只能手推通过,用户体验肯定不如专业的自行车。加上归还的随意性,也会造成自行车在不同城区的不平衡,并对于城市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摩拜单车”的官微上就曾出现过某企业因不满过多自行车停放在门口,而将自行车随意堆积的照片。

  对于上海的有关部门来说,不妨发挥“摩拜单车”的市场配置功能,同时参考“杭州模式”的管理手段,在上海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发展中,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解决目前各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让公共租赁自行车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上海教研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上海公共自行车租赁路在何方?
“只赚不赔”的生意
新民晚报要闻A04上海公共自行车租赁路在何方? 2016-08-24 2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