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赚不赔”的生意
  低碳、环保让自行车出行成为海外许多大城市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之一:巴黎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租赁站,租赁后在任何一个租赁站归还;哥本哈根市中心约有150处自行车停车点,任何人将20克朗硬币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便可使用,用完再锁在任何一个存车处,取出硬币即可;伦敦现有近300英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后修建的,想租赁自行车的市民用手机给服务中心发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台北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也是非常有特点,虽然数量不到1万辆,但是由于都在捷运周边,所以一辆车的日均使用次数最大达到了9.7次,接近杭州两倍,也达到了收支平衡。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公共租赁自行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个交通工具,更可以为城市管理提供大数据的支撑。以“摩拜单车”为例,用户骑行的全程都有GPS定位,每次骑行完成之后,都会生成一个骑行路线、距离、消耗能量的报表,这个资料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无论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数据都是一笔“财富”。

  曾经有人说过,在中国,一个想做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政府,远比一个想做同样事情的企业作用来得更大。只要充分发挥每一辆租赁自行车的作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绝对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对于地方政府、经营者以及用户来说,肯定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上海教研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上海公共自行车租赁路在何方?
“只赚不赔”的生意
新民晚报要闻A04“只赚不赔”的生意 2016-08-24 2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