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半生记录中国变化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逝世
~~~半生记录中国变化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逝世
~~~半生记录中国变化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逝世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逛王府井多于逛香榭丽舍
半生记录中国变化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逝世
乐梦融
■马克·吕布镜头中的中国
■马克·吕布当年在中国街头抓拍
  享誉世界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马克先后20多次来到中国,用自己半生的时间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

  马克·吕布1923年生于法国里昂,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战后,马克进入位于里昂的EcsleCentrale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1951年,马克开始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专心于摄影创作。

  1952年,马克·吕布加入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摄影师。他到世界各地旅游,其摄影作品关注细节与内涵、强调构图,黑白、彩色作品兼有。受家庭影响,马克自幼就深深迷恋着东方。1957年,他发表了有关中国的第一张图片,此后,他20多次访问中国,用镜头记录了中国的众多历史事件,并出版了《中国的三面旗帜》《中国40年摄影集》《中国印象》《明日上海》等摄影著作。1975年、1976年,他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

  马克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多次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半个多世纪前,马克·吕布从印度辗转香港来到广州,然后一路北上,第一次沿途拍摄中国风景,其中包括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及建设中的长江大桥。这位法国著名摄影师抓拍的众多黑白照片,已成为中国巨变的一份历史档案。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和法国前教育部长聊天时伸出两根手指:“我在法国只学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列宁主义。”这个场景被马克迅速抓拍了下来,成就了一幅经典的肖像作品。马克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用他自己的话说:“徘徊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次数比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还要多”。

  2012年,《马克·吕布:东方印象》出版,这是马克的摄影作品第一次被引进中国大陆,其中大部分图片均是在国内首次公开亮相,是影像匮乏的上世纪50年代东方世界的珍贵记忆。

  马克作品记录的并不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世界各国旅行期间,他以他的敏感拍摄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变化,通过生活细节反映具有深远意义的内容。这位大师一直拒绝别人称他为摄影家,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拍照片的人”。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生态上海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换一种思路看经典改编
60岁马良随餐附赠
逛王府井多于逛香榭丽舍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21逛王府井多于逛香榭丽舍 2016-09-01 2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