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时节,家乡西施故里诸暨江藻的乡亲给我送来了莲蓬和葡萄,让我喜出望外。三年前我提议在家乡种植莲荷,举办荷花节,让十里荷花辉映江藻;没想到我的梦想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
三年前,江藻镇党委书记田海斌来沪,听取在外乡人对家乡建设的意见。江藻的钱池村流传越国西施驻留的故事,梓尚阁村有宋康王来圣姑殿祈雨的传说,吴墅村有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筑造的别墅。明万历年间,进士钱时的母亲欲游西湖,孝顺的钱时借雁宿湖景观,建成了小西湖十景。随着岁月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我提议借雁宿湖改造之机,努力打造水乡文化,建设人文江藻。如在公路两旁的水塘里种植荷花,养鱼种荷,可改变水质,还有收益。江藻乡贤柴汉峰夫妇闻讯,慷慨捐赠100万元。
江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远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观池塘遍布,碧天莲叶,荷花飘香,渔舟出没,鹅鸭欢叫,一派田野风光。少年时,父母总将我们兄弟“遣回”家乡过寒暑假。雨天歇工时,忙着挣工分的堂兄弟会带我们去西施塘釆莲。池塘里一片雾蒙蒙,头戴斗篷,身披蓑衣,冒着淅淅沥沥的夏雨,驾一叶扁舟,穿梭于荷塘深处。荷花艳丽,莲叶滚珠,馨香扑鼻;采摘一个大莲蓬,轻轻剥开将鲜嫩的莲心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满口清香,好不快乐。
排在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与荷花有缘,相传2500多年前她远行吴国那天,乡民在浣江上点亮无数荷花灯,为西施祈愿,后人称为她荷花女神。钱池村之名亦与西施有关,据《江藻雁宿湖重修记》碑载:“春秋吴越争霸,西施忍辱负重。习歌舞而北上,别桑梓遂行此。乡民欲睹绝色,桂舟容或受阻。渔翁献策,投币得见。须臾,钱积舱满。名臣范蠡,乃命掷钱于村头池塘,瞬间盈溢。钱池之既得名也。范公赞叹曰:‘壮哉钱池!民不惜钱,必不畏死。民心可用矣!’千年而下,越民侠义之气,始于斯源;越国复兴之路,由此开启。”
这样一位侠义的荷花女神,在越国复兴后却被越王投入湖中成千古奇冤。这在墨子文中有记载。西施与范蠡游五湖,那是后人编的美丽故事。西施殿重建时,我写了《五律咏西施》一首:“越女夸天下,西施有艳声。人徒工媚笑,尔独敢含颦。报国千年重,谋身一念轻。浣纱非祸水,旧案待重评。”此碑恭立在西施殿碑廊里。今春,故乡为我题写的“西湖遗韵”碑举办揭幕典礼,我在典礼上披露了久藏心底的秘密。小时候,家乡耸立着高高的进士牌坊,看着牌坊上的娟秀挺拔的书体,我萌发了把字写好的心愿。如今,我应邀为家乡写匾碑,目的就是希望后来的学子,看了这些碑文,也产生写好字的愿望,让家乡“耕读传家”的文化得以弘扬。
莲荷给乡亲带来了财富,也为游人送去欢乐。祈盼来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